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詩經.小雅.雨無正》:「三事大夫,莫肯夜。」唐.孔穎達.正義:「三事大夫唯三公耳。」
迫如星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急如星火」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李密〈陳情表〉(據《三國志.卷四五.蜀書.鄧張宗楊傳.楊戲》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引)臣以險釁,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見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早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表聞1>,辭不就職。詔書切峻2...
出鬼入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無常,變化莫測。出現「神出鬼沒」的書證如唐.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一四.安再榮管臨淮都》:「前件官精韜略,歷試機謀,嘗犯重圍,決成獨戰,實可謂神出鬼沒。」這裡的「神出鬼沒」是指善於用兵。另明.沈鯨《雙珠記》第二五齣:「我想袁先生是個有道行的人,平日言語動靜,神出鬼沒,因此不敢問他詳細。」這裡的「神出鬼沒」則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出沒無常,變化莫測。
勦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剽竊他人的言論以為己出。《禮記.曲禮上》:「毋勦說,毋雷同。」北周.庾信〈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公弱齡早慧,幼志成,立必正方,言無勦說。」也作「剿說」。
席上之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禮記.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夜強學以待問。」比喻美善的德性或人才。《幼學瓊林.卷三.珍寶類》:「賢乃國家之寶,儒為席上之珍。」《紅樓夢》第一一五回:「世兄是錦衣玉食,無不遂心的,必是文章經濟高出人上,所以老伯鍾愛,將為席上之珍。」也作「席珍」、「席珍待聘」。
孰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疑問語氣詞。詢問二者相比,何者優劣。唐.沈既濟《任氏傳》:「崟姻族廣茂,且從逸遊,多識美麗。乃問曰:『孰若某美?』」
煮海為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煮海水為鹽,相傳此法始於黃帝之臣沙氏。見漢.宋衷《世本.卷一.宿沙作煮鹽》。《漢書.卷四九.鼂錯傳》:「吳王即山鑄錢,煮海為鹽,誘天下豪桀,白頭舉事。」
春誦夏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教學方式因時節而不同,春日口誦歌詩的篇章,夏天則以琴瑟伴奏詩章的音節,以配合吟誦。後以「春誦夏弦」泛指讀書,研習學業。南朝梁.陸倕〈為豫章王慶太子出宮表〉:「而冬書秋記,表睿資;春誦夏絃,幼彰神度。」唐.劉禹錫〈許州文宣王新廟碑〉:「入於門牆,如造闕里。春誦夏絃,載揚淑聲。」
司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指導、準則。唐.楊齊宣〈晉書音義序〉:「由是博考諸傳,綜覽群言,研覈異同,撰成音義,亦足以暢先皇旨趣,為學者司南。」宋.陸游〈十月二十四日夜夢中送廬山道人歸山〉詩:「士極知成殿後,吾曹所賴作司南。」
神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明的本領或手段。《西遊記》第八回:「問他來歷,他言有神通,會變化,又駕觔斗雲,一去十萬八千里。」《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義士,再顯神通;深謀詭計之奸徒,急償債。」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