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06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事不兩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勢不兩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七雄當中,以秦國最為強大,其餘六國為了不被強秦所併,無不用盡計謀。縱橫家蘇秦提出了合縱政策,主張聯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之力,共同抵抗秦國。《戰國策.楚策一》中記載了蘇秦對楚威王的遊說。首先,他極力稱讚威王的賢能與楚國的地大物博。接著,話鋒一轉,譏刺威王的軟弱。他分析楚國的情況,認為楚國的實力極為雄厚,若還必須侍奉秦國,那其餘各國就更應理所當然的向秦稱臣,到那個時侯,秦國就可以輕易的吞併各國了。再縱觀天下局勢,各個諸侯國中,秦國對楚國最為忌憚,楚國的氣勢若強盛,秦國就會相對的消弱,反之,楚弱則秦強,兩股勢力互為消長,絕不會同時並存。所以,蘇...
石油輸出國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立以來各國領袖集會次數寥寥可數。(註1)  石油危機1973年,以色列戰爭爆發後,因美國的支持得以抵抗中東各國攻擊,而引來中東各國不滿支持以色列的美國,OPEC各國決定對美實施禁運,使油價一夕暴漲。也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的起源。第二次的石油危機則是由於伊朗的革命和伊朗伊拉克之間的戰爭,使各國產由紛紛減少。OPEC操縱價格再一次使油價創下新高,並造成1980年的西方國家工業衰退。但在幾次的石油危機之後,各國紛紛開始改採省能技術的開發與非產油國的產油量增加,都迫使了OPEC國家無法再掌握絕對的優勢,被迫降下價格。不過,OPE...
白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血液性的陰道分泌物。正常情況下,陰道內有一種無害的乳酸菌,能將子宮頸及陰道細胞內所含的澱粉變成乳酸的白色分泌物,使陰道保持微酸性,以抵抗感染。若陰道分泌的黏液量過多或性質發生改變,則為不正常。
易感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未具備抵抗某特殊病原的能力,一旦暴露於該病原時,即易罹病的狀況,稱為「易感性」。
楊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998年)書成[5],景德二年(1005年)與王欽若主修《冊府元龜》[6]。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卒諡文,故稱楊文公。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宋史》卷三○五有傳。清人全祖望有《楊文公論》。
肋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鋼筋混凝梁腹部的箍筋,用以抵抗剪力。
無計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燕王為了與秦國友好,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為人質,在秦國,太子丹受到很差的待遇。太子丹逃回燕國後,為了抵抗秦國的侵略,同時也為了報仇,便經人介紹認識了荊軻,請他作刺客,到秦國刺殺秦王。由於荊軻遲遲不出發,太子丹便催他趕快上路,荊軻說:「就算我到了秦國,秦王也不會見我啊!除非我能帶著樊於期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前往,也許就有機會見到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國的將領,因為得罪秦王,逃到燕國,秦王懸賞千金要他的腦袋。太子丹聽了說:「樊將軍是來投靠我的,我怎能為了自己而殺了他?請你再想別的方法。」荊軻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殺樊於期,就私下去見樊於期,告訴他這個想法。樊於期聽了後,馬上拔出利劍當場自殺。太子丹聽說這件事,...
民族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政治思維與主張,認為特定群體在民族文化認同的前提之下,應建立一個政治實體,通常以國家為基本單位。也稱為「國族主義」。參見「民族」條。
九鼎一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被圍,情況相當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就接納他。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詞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讚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後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口乳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的主將是誰?」酈食其回答說:「是柏直。」劉邦聽了輕蔑地說:「他年紀太輕,嘴裡的奶腥味還沒消呢!根本抵抗不了我們的韓信。」接著又問騎將、步卒將是誰,酈食其說是馮敬和項它。劉邦也認為這兩個人不能跟他們的副將曹參、灌嬰比,於是就對這場戰事相當有信心。果真一個月後,韓信就打敗魏軍,俘虜了魏王豹。後來「乳臭未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譏諷人年紀輕,沒有經驗與能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