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磊落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光明磊落」。見「光明磊落」條。01.《明史.卷一八二.王恕等列傳》:「贊曰:『……綢繆庶務,數進讜言,跡其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剛方鯁亮,有古大臣節概。』」02.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六.王文端欲用藥殺和珅》:「公一時忠憤激發,嫉惡若仇,容或偶為此語,揆其心術,仍不失為磊落光明。」
團隊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互補性,形成異質性團隊(heterogeneous team),其效果較佳,因為可從不同觀點討論,激發更有創意或獨特的問題解決方式。團隊管理基礎在於「團隊」,其成員可從2至25人之間,理想上少於10人較佳。而團隊建立適當與否,直接影響團隊管理成效。史東和傅立曼(J. A. F. Stone & R. E. Freeman)在《管理學》一書中提出團隊建立有兩種形式:1.管理人員和部屬所組成永久性團隊,常常稱為「家庭式小組」(family group);2.為解決某一特定問題所組成的團隊,稱為「特定式小組」(spe...
台灣社會科的課程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波教育改革重點為理念的衝擊,四一○教改聯盟是主要的發動者,在理念方面對傳統教育觀念與作法進行挑戰,激發起教改的意識與動力,但四一○教改聯盟較缺乏系統性的規劃;第二波是體制的改革,以行政院教改會為主體,規劃了各種教育方案與制度,目的在為教育建構一個合理的環境,但報告書中對於教育的內容與方法著墨較少;第三波的教改,需要大量教育專家學者、教科書出版商及所有在第一線工作教師的投入這次教育部推動的「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即屬第三波教改的重要內容之一。目錄1 一、實施原則2 二、課程目標3 三、課程結構4 關鍵字5 參考...
璞玉專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璞玉,未經琢磨的玉石。璞玉專案是教育部針對不升學的國中三年級學生,所實施的積極輔導方案。以合理的教育和個別的輔導,激發不能升學又困難就業者的潛能,加強其存在的價值與生活的尊嚴,且協助解決困難,順利就業。
遠景規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和瓊斯(G. Jones)曾提出組織遠景規劃的六大階段:1.安排重要代表人公開談話,包括員工,以激發新觀念;2.發展重要的議程和進行問卷分析;3.聚焦理解潛在議題和交互引用議題的關連性;4.舉行議題研習坊,討論確認之議題;5.建立情境工作坊,提出未來十到二十年的發展遠景;6.採取強而有力的策略測試遠景的效果。所以,要做好遠景規劃,人員、時間、資源和團隊,都是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遠景規劃英文關鍵字:scenario planning 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
審美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健全人格的發展,(二)促進社會和和諧團結,(三)開展審美溝通的能力,(四)培養批判反省的能力,(五)激發想像創造的能力。他認為藝術教育學奠基於藝術史和藝術科學的基礎之上,運用科學的方式來處理藝術現象的形式,以建立藝術教學理論。藝術教學理論主要的目的在確定藝術教學科學的基礎,經由藝術生產以連結審美的技術。藝術客觀方面主要在連結藝術史的基本概念和繪畫的技巧,主觀方面在於說明感受的可能性和生產活動個別的經驗。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審美教育英文關鍵字:Aesthetic Education 參考資料歐陽教著。教育哲學,1999年初...
計畫性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的教育與醫療介入,減輕或改善其障礙程度,進而增進其適應能力和學習準備度,降低入學後可能遇到的困難,激發其潛能。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活動本位介入、計畫性活動英文關鍵字: Activity Based Intervention、Program activities 參考資料: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466-467,華書局有限公司。
班級環境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別一般分為兩部分,一為單元教學佈置,一為一般設備佈置。 1.單元教學佈置配合教學內容所做的佈置,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亦可佈置出學生的學習成果,以滿足學生成就感,並供學生相互觀摩學習。 2.一般設備佈置通常包含班級圖書、教室牆壁及器材設備等三部分。(1)班級圖書應設置班及書櫃,並存放必要之工具書、學生讀物、報章雜誌等。圖書應適時增購與更換,以趕上時代需要。亦可設置圖書股長負責管理。除訂定借書規則供學生遵循外,導師亦應有計畫的指導學生。(2)教室牆壁一般以張貼公約、標語、圖畫為主。譬如在黑板或教室兩側張貼標語或座右銘,以...
開放式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料蒐集過程中可能遇到受訪者拒絕回答或是不知如何回答的窘境。在課堂教學提問中,教師會使用開放式問題來激發學生用不同角度或想法來思考問題,是對學生較高認知學習成果的了解。這樣問題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而在激盪學生做認知的分析、創造思考。例如「為什麼要遵守班規?」
從心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心領導(leadership through people skills)目錄1 定義2 起源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個人透過人際關係的技巧,用以有效激發組織成員全力投入工作的一種領導能力。領導在於透過各種影響力,使組織成員能夠滿足個人需求以及有效達成組織的目標。由於組織成員特性以及組織目標具有變動性,因此領導學說也經常與時俱進,以符合組織發展的需求。 起源從新領導的概念源自於梅堯(G. E. Mayo)等人在1930年代所倡導的人群關係(human relation)學說,該學說強調工作士氣的重要性,之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