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7.68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通俗劇(Melodra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量等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語。況周頤認為劉氏雖然是學法於黃庭堅,但兩人詩中的境界則大不相同。好比林木佳勝,黃庭堅的詩能夠鬱蒼秀,即便不經意的地方,也像老幹杈枒一樣,沒有一根醜枝。而劉仲尹的詩蒼秀大概可以與黃庭堅相似,但在不經意處的杈枒,則不及庭堅遠甚!這就好像兩人同樣寫景,有一個添加了朦朧明月來增加韻味,補寫了雨露而轉具濕潤的感受。對詞的意境可以稍作改變,但怎麼可以說兩個人的作品不分上下,同等看待呢?
拱肩縮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肩彎腰。形容人畏寒、衰老或不健康的體態。《紅樓夢》第五一回:「就只他穿著那件舊氈斗篷,越發顯的拱肩縮背,好不可憐見的。」
孤峰絕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峰絕壁岸然立。比喻人品傑出。唐.劉肅《大唐新語.卷八.文章》:「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皆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富嘉謨之文,如孤峰絕岸,壁立萬仞。」
川渟嶽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凝聚,山岳高。比喻人莊重嚴肅,品格高尚。《晉書.卷九四.隱逸傳.序》:「玉輝冰潔,川渟嶽峙,修至樂之道,固無疆之休。」也作「淵渟岳峙」。
令人深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發人深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遊龍門奉先寺〉詩是杜甫遊覽龍門奉先寺時所寫的。詩中寫到夜晚住在寺院中,幽暗的山谷響起陣陣風聲,月下林木閃爍著斑斑清影。龍門山勢高,有如天闕一般,滿天星辰近逼在眼前。寺院高居山巔,睡在雲霧中,寒氣透衣。正要睡醒時,忽然聽見寺院的晨鐘響起,頓時引發人深刻的省悟。後來「發人深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啟發人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在清代的文獻中可以看到這句成語的應用,如《虞初新志》:「明末死於忠義者,較前代為獨盛,特存此一編,以當清夜聞鐘,發人深省。」這是清代張潮評論〈金忠潔公傳〉一文之語。〈金忠潔公傳〉記述了明人金鉉這位忠貞之士的事蹟,而張潮認...
驢心狗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者。」李勉連忙叩下頭去,道:「多感義士活命之恩。」那人扯住道:「莫謝莫謝,喒暫去便來。」即出庭中,身上屋,疾如飛鳥,頃刻不見。 〔注解〕 (1) 適來:剛才、方才。 (2) 恁般:這樣。恁,音ㄖㄣˋ,如此、這樣。
山窮水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山窮水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山窮水盡」的意思原本是指山和水都到盡頭,根本無法可走了。在北周庾信所寫的〈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文中就用了「山窮水斷」來形容路的盡頭。深不可測的溪谷,高的斷崖,人馬皆無法前進,真是走到了山水的盡頭。宋代陸游的〈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裡的「山重水複」意思也是一樣的。因為後代比較通用是「山窮水盡」,所以陸游這兩句詩經常被改為「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成語的第二個意思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比喻走投無路的困境。清代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卷一二中有一則「李八缸」的故事,提到李八缸是一位富翁,因為他喜歡把金子...
梁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支撐屋宇的梁木。後用以比喻國家的良才。唐.杜甫〈古柏行〉:「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迴首丘山重。」《西遊記》第三○回:「那國王見他壑昂霄,以為濟世之梁棟。」
懸崖絕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斷崖和石壁。形容山勢險峻。也作「懸崖峭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