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18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胡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明伶。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胡伶淥老不尋常,偷睛望,眼挫裡抹張郎。」元.無名氏《神奴兒》第二折:「往常時似羊兒般軟善,端的似耍馬兒般胡伶。」也作「鶻鴒」。
跑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騎著馬表演各種技藝。參見「跑馬賣解」條。《紅樓夢》第五一回:「你就這麼跑解馬似的,打扮得伶伶的出去了不成?」
巷語街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文中有段話:「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約略想見一群伶牙齒的辯士,就駐足在五陵街頭,高談闊論種種風流人物的興衰起落,並褒貶品評其善惡得失。後來「街談巷議」被用來指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而且一般用於指稱民間的輿論,如: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議,倏有裨于王化。」就是說一般民間的輿論有助於君王的施政。
芽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浙江方言。指兒子。《石點頭.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原來段子木家雖小康,人便伶,卻不會做人,掙不出個芽兒,祇有一女。」
問一答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反應靈敏、有口才。《西遊記》第三○回:「說你還是個聰明伶之人,常時聲叫聲應,問一答十。」《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夫人與他講些經典,說些因果,王氏問一答十,說得夫人十分喜歡敬重。」
辯如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和尚無兒孝子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運氣好的人,無論如何皆有人幫助;或有辦法的人,奉承、巴結的人也多。《紅樓夢》第八五回:「這倒難講。俗語說:『和尚無兒孝子多著呢。』只是我看著他還伶得人心纔這麼著,他不願意我還不希罕呢。」《斬鬼傳》第八回:「白眉神道:『你知道和尚無兒孝子多麼?俺今日與亡人做了祖師,那龜子就如俺的兒子,粉頭就是俺的女兒,每日享他些供奉,也就受用無比。』」
光前絕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乾淨落,不留痕跡。《水滸傳》第六二回:「小人的事,都在節級肚裡,今夜晚間,只要光前絕後,無甚孝順,五十兩蒜條金在此,送與節級。」
忘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忘記舊的。指人附炎趨勢,不顧念舊情。《紅樓夢》第七七回:「賴家的見晴雯雖到賈母跟前,千伶百,嘴尖性大,卻倒還不忘舊,故又將他姑舅哥哥收買進來。」
乖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伶。參見「乖覺」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