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望之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喜過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喜過望」的「望」是期盼之意,因此「大喜過望」就是指所得到的結果超過預期而感到特別高興,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九一.黥布列傳》。黥(ㄑㄧㄥˊ)布即是英布,秦朝末年,英布原本跟隨項羽打天下,攻破咸陽,立下不少功勞,因此被項羽封為九江王。後來劉邦吸納他投效自己,卻故意在剛起床時召見他。英布來了之後,看到劉邦還坐在床上盥洗,感覺自己不受重視,立刻勃然大怒,後悔自己前來投效。但是等回到劉邦所賜的住所後,看到無論傢俱、食物以及侍從,規模都跟劉邦本人的一樣,英布因此而「大喜過望」。因為之前被召見時受到屈辱,現在又看到這麼多賞賜,與原本預期的不同,自然特別欣喜。後...
子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秦始皇太子扶蘇之子,趙高弒二世胡亥後立之,去帝號,改稱王,在位四十六日,劉邦兵至,子嬰素車白馬以降。後為項羽所殺。
明修暗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暗度陳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暗度陳倉」的「陳倉」是地名,地當雍梁之衝,漢魏以來為攻守要地。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後,分封有功者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他在前往封地漢中時,聽從張良的建議燒毀對外交通的棧道,一方面杜絕其他諸侯率兵襲擊,一方面表明沒有和項羽爭奪天下之意,以獲得信任。但事實上,他卻採用韓信的計策,暗地裡由陳倉出兵攻打雍王章邯,進而平定三秦,取得關中。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暗度陳倉」,用來比喻出其不意、從旁突擊的戰略,亦用來比喻暗中進行的活動,亦用來比喻男女私通。如《金瓶梅詞話》第六九回:「此是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應二爹用「暗度陳倉」指西門慶與李桂姐之間的曖昧情事...
季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楚人。楚漢相爭,初為項羽部將,數圍劉邦。及項羽滅,被劉邦追捕,後由朱家透過汝陰侯滕公,乃得赦免,並官郎中、中郎將及河東守等。其人為氣任俠,重然諾,當時人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好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丁公被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季布弟丁公為楚將,圍劉邦於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遂引兵還,高祖危困解。及項羽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巡行軍中,宣告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見《史記.卷一○○.季布欒布列傳.季布》。比喻為臣不忠的下場。
鮮得要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3) 臣:臣服。 (4) 大夏:西域古國。 (5) 漢:西元前206∼西元220,漢高祖劉邦滅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6) 騫:張騫(?∼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成固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並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張良借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酈食其勸劉邦立六國後代來共伐楚國,後張良至,劉邦正要用飯,張良拿起筷子為劉邦解說形勢。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後遂以張良借箸指籌劃、計劃。
肝膽相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肝膽相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秦末楚漢相爭之時,出現了一個軍事天才,蕭何曾經讚許他「國士無雙」,劉邦也認為他「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劉邦能敗項羽而稱王天下,此人功不可沒,他就是淮陰侯韓信。韓信年少時父母雙亡,克苦讀書,熟習兵法。因為出身貧賤,他在鄉里屢屢受到人們的汙辱和輕視,受過「胯下之辱」,但他仍舊忍辱負重,等待一展抱負的時機。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之後,韓信投身項梁麾下。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都沒有受到重視,於是他離開楚營,投靠劉邦劉邦本來也沒有重用他,丞相蕭何知道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屢次向劉邦推薦,劉邦將信將疑,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之後,終於確信韓信是個人才,遂拜...
百金一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文帝竇皇后之弟。竇,音ㄉㄡˋ。 (6) 季布:西漢時人,生卒年不詳。楚漢相爭,初為項羽部將,數圍劉邦。及項羽滅,為劉邦追捕,後由朱家透過汝陰侯滕公,乃得赦免,並官郎中、中郎將及河東守等。 (7) 諫: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 (8) 通:交往。 (9) 不說:不悅。說,通「悅」。 (10) 游揚:稱揚美名,使名聲遠播。 (11) 距:通「拒」,拒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