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鴻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臨潼縣東。楚漢之際,項羽、劉邦曾會宴於此。
所向摧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所向披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披靡」原是形容草木隨風散亂傾倒的樣子,用於人,則可比喻潰敗逃散,見於《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據載,秦朝末年,群雄紛紛起義,推翻秦朝政權,其中以項羽、劉邦所擁立的楚懷王勢力最大。項羽為楚國大將項燕之孫,跟隨叔父項梁起義,擁立楚懷王之孫為王,仍號楚懷王。懷王派遣項羽、劉邦分道伐秦。項羽在鉅鹿一戰中殲滅秦軍二十萬,建立極大的功勞。劉邦則用張良的計策,對秦官員人民採懷柔政策,最先順利進入關中,秦朝至此滅亡。項羽得知劉邦已破咸陽,立即率兵入關,與劉軍對峙。在鴻門宴上,項羽欲殺劉邦未遂,後來項羽率兵屠咸陽城,殺秦降王子嬰,燒阿房宮,尊楚懷王為義帝,後又遣人殺...
廟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皇帝死後,升祀太廟時追尊某祖某宗,謂之廟號。如商代武丁廟號為高宗;漢劉邦廟號為高祖;明洪武帝廟號為太祖。
疾者先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捷足先登」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捷足先登」原作「疾足先得」,見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據載,秦朝末年,天下苦於秦之苛政已久,各路豪傑紛紛起兵抗暴,爭奪天下。劉邦起於泗水,韓信是他的手下大將。韓信打敗齊王田廣後,被封為齊王,當時擁有的武力比劉邦還要強大,謀士蒯(ㄎㄨㄞˇ)通於是勸他背叛劉邦,暗通項羽,將來再自立為王。當時韓信並沒有接受蒯通的建議,反而是劉邦對韓信起了疑心,後來藉機將他貶為淮陰侯,使韓信心有不甘,才暗中聯絡另一大將陳豨(ㄒㄧ),準備謀反。然而當時劉邦的勢力已經成熟,接到密報後便親自帶兵平息了這場叛變。韓信被殺前,無限懊悔,他嘆息著說:「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
專當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獨當一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載,漢初名臣張良本來是韓國的公子,韓被秦滅亡後,張良本欲復仇,但起事失敗,於是改名換姓,隱居在下邳。秦末,劉邦與項羽爭天下,張良擔任劉邦的謀士,為劉邦策畫平定天下大計,被封為留侯。在楚漢相爭多次戰役中的某一次,劉邦戰敗,退兵至下邑。軍隊停止行進後,劉邦從馬背上一躍而下,氣憤地對張良說:「如果有人能幫我出這口氣,我願意把函谷關以東之地給他。你認為誰可立此功勞?」張良回答道:「九江王英布原是楚的悍將,而且與項羽向來有嫌隙,另外彭越與齊王田榮也正準備起兵反項羽,所以英布與彭越二人應該願意做這件事。至於您自己所領的將官中,我看唯獨...
銳未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銳不可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銳不可當」原作「鋒不可當」,可能是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秦末,劉邦手下大將韓信首先擊滅魏王豹,平定魏地,又活捉代國相國夏說,乘勝領兵越過太行山,對趙國發動攻擊。趙王與主帥陳餘聞訊,立即於井陘口集結大軍防守。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其西是一條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不利於龐大部隊的行動。趙軍只要能事先守住陘口,便可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處於優勢;反觀韓信千里行軍,軍隊體力疲乏,居於劣勢。趙軍有一名謀士李左軍向陳餘分析情勢,認為韓信在短時間屢建奇功,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鋒銳難以抵擋,趙軍應先避開漢軍的鋒芒,不宜正面交戰。而漢軍千里行軍,...
口乳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乳臭未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原作「口尚乳臭」。秦朝滅亡後,漢王劉邦與楚王項羽相爭天下,魏王豹原本降服漢王,但後來又變節,靠向楚王那邊去了,劉邦便派辯士酈食其去遊說魏王豹。酈食其奉命前去,但魏王豹還是不肯改變心意,劉邦便命韓信、曹參、灌嬰帶兵攻魏。酈食其回來後,劉邦問他:「魏軍的主將是誰?」酈食其回答說:「是柏直。」劉邦聽了輕蔑地說:「他年紀太輕,嘴裡的奶腥味還沒消呢!根本抵抗不了我們的韓信。」接著又問騎將、步卒將是誰,酈食其說是馮敬和項它。劉邦也認為這兩個人不能跟他們的副將曹參、灌嬰比,於是就對這場戰事相當有信心。果真一個月後,韓信就打敗魏軍,俘虜了魏王豹。後來「乳臭未乾」這句...
攸向靡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所向披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披靡」原是形容草木隨風散亂傾倒的樣子,用於人,則可比喻潰敗逃散,見於《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據載,秦朝末年,群雄紛紛起義,推翻秦朝政權,其中以項羽、劉邦所擁立的楚懷王勢力最大。項羽為楚國大將項燕之孫,跟隨叔父項梁起義,擁立楚懷王之孫為王,仍號楚懷王。懷王派遣項羽、劉邦分道伐秦。項羽在鉅鹿一戰中殲滅秦軍二十萬,建立極大的功勞。劉邦則用張良的計策,對秦官員人民採懷柔政策,最先順利進入關中,秦朝至此滅亡。項羽得知劉邦已破咸陽,立即率兵入關,與劉軍對峙。在鴻門宴上,項羽欲殺劉邦未遂,後來項羽率兵屠咸陽城,殺秦降王子嬰,燒阿房宮,尊楚懷王為義帝,後又遣人殺...
流寓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人民慘死,流亡離散荒野。因而建議齊王韓信發揮手握重兵的影響力,進而與楚、漢三足鼎立。〈薛宣傳〉內容則是表述漢成帝責備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內,怠忽職守,導致國家穀倉空虛,使得百姓挨餓,流亡離散各地,幾萬人因此生病而死。 「失所」則是出自漢.李陵〈與蘇武〉詩。漢武帝時,將軍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十餘萬人對抗,戰到最後,不敵匈奴,只好投降。家人受到連累,全部被處死,從此他便留在匈奴,到死都沒有回到漢朝。這期間,奉命出使匈奴而被拘留的蘇武,和他結為好友。蘇武回漢朝時,李陵寫了三首〈與蘇...
過望之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喜過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喜過望」的「望」是期盼之意,因此「大喜過望」就是指所得到的結果超過預期而感到特別高興,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九一.黥布列傳》。黥(ㄑㄧㄥˊ)布即是英布,秦朝末年,英布原本跟隨項羽打天下,攻破咸陽,立下不少功勞,因此被項羽封為九江王。後來劉邦吸納他投效自己,卻故意在剛起床時召見他。英布來了之後,看到劉邦還坐在床上盥洗,感覺自己不受重視,立刻勃然大怒,後悔自己前來投效。但是等回到劉邦所賜的住所後,看到無論傢俱、食物以及侍從,規模都跟劉邦本人的一樣,英布因此而「大喜過望」。因為之前被召見時受到屈辱,現在又看到這麼多賞賜,與原本預期的不同,自然特別欣喜。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