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說諢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宋代的說唱藝術,內容多滑稽、詼諧。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京瓦伎藝》:「張山人:說諢話。」元.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諸色伎藝人》:「說諢話:蠻張四郎。」
齊白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3~1957)名璜,字蘋生,號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初習木工雕刻,從胡沁園、陳少蕃、王湘綺學詩畫,苦讀古文詩詞,臨摹名家字畫,其藝大進。曾任北平藝術專院教席,詩、書、畫、篆刻,彪炳藝壇。
不遺寸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寸草不留」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樓鑰〈英老真贊〉(據《攻媿集.卷八一》引)豎起硬脊梁,論交鐵拄杖。栖雲菴中,若將終身。十字街頭,蹴踏龍象。大地一變,直教1>寸草不留;大廈將傾,敢將一手扶當。翩然去之,遠隔風浪。維摩示疾,幸得無恙。且須留取這老古錐,要與住山人作個榜樣。 〔注解〕 (1) 直教:簡直使。
撒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用飲食款待客人。元.鄭光祖《㑳梅香》第四折:「(白將牙笏遮面與旦並坐科山人云)將五穀寸草來。(官媒云)要做甚麼?(山人云)先把新女婿撒和撒和,不認生。」
有觸即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觸即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觸即發」典源作「觸而即發」。指一經觸動而立即有所感發或反應,多用於感情方面。李開先,字伯華,號中麓,自稱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東章丘人。他前後做官十幾年,罷官還鄉後,主要從事文學創作,是明代中葉著名的文學家和戲曲家。他以前認識一位前輩朋友張龍明。張氏曾私下託付他,將畢生之作〈原命〉、〈原性〉二文傳世下去。二十幾年來,他謹記於心。後來,在他的作品《李中麓閑居集.原性堂記》中記載:他有一間本來名為「面山」的屋子,有一次,來訪的客人問他,為何不改稱「原性」?李開先一聽,有感於和張龍湖的往事,於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他在文章中說他改屋名是本來內心即存有「...
姜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人姜肱秉性純孝友愛,與弟仲海、季江常同被而寢。見《後漢書.卷五三.姜肱傳》。後用以比喻兄弟間相親友愛。唐.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歷下辭姜被,關西得孟鄰。」
迎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了迎接神像所舉行的祭會。《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辰,街上迎會,看的人,人山人海。」
華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82~1756)字秋岳,號新羅山人、東園生、布衣生、離垢居士等,福建上杭人,清代畫家。所繪山水、人物、花草、鳥蟲皆獨具風格,不染時習。詩具古質,又兼工書,與其畫被稱為「三絕」。
仙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仙人,敬稱修道或隱居的人。唐.玄宗〈送胡真師還西山〉詩:「仙客厭人間,孤雲比性閒。」唐.崔峒〈送侯山人赴會稽〉詩:「仙客辭蘿月,東來就一官。」
搜索空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喫。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1>喉吻2>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喫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3>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注解〕 (1) 碗:指盛茶水的碗,體積較杯子為大。 (2) 喉吻:喉頭與嘴脣。 (3) 習習:舒和的樣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