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17.3688 ms
共 5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隔牆有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牆外有人偷聽,祕密外洩。語本《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牆有耳、伏寇在側。牆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後比喻說祕密時,要防備有人偷聽。《野叟曝言》第九五回:「隔牆有耳,沈兄怎這樣口敞?」也作「隔牆還有耳」、「隔窗有耳」。
|
上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開始。《野叟曝言》第一二五回:「一上手,便是一二十大杯!」
|
把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證據、依據。《野叟曝言》第九九回:「我在赤身,已略得把柄,本擬與四大戶定議,即為剿除。」也作「巴鼻」、「巴柄」、「巴避」、「巴壁」、「笆壁」、「把鼻」、「把臂」。
|
逢凶化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到凶險而能安全度過。《紅樓夢》第四二回:「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野叟曝言》第四○回:「三月中這場大病,兀是醫好,只怕逢凶化吉,還有生機。」
|
成竹在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胸有成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同(西元1018∼1079),字與可,北宋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縣東)人。擅長詩文書畫,以畫竹及山水聞名。和蘇軾是表兄弟,也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七日,蘇軾在曝晒書畫時,找到了文與可贈送給他的〈篔簹谷偃竹圖〉。因為當時文與可已經過世,睹物思人,於是以此畫為篇名,寫下〈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文中敘述文與可畫竹的理論和對文與可的懷念。文與可十分喜愛竹子,所以在窗前種了一大片竹子,無論晴雨寒暑,都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情形和姿態變化。文與可曾告訴蘇軾說:「畫竹之前,胸中必須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然後心手相應,如此才能將竹子生動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
|
輕於鴻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鴻毛,大雁的羽毛。輕於鴻毛指比鳥羽還輕。形容非常輕微,沒有價值。《戰國策.楚策四》:「是以國權輕於鴻毛,而積禍重於丘山。」《野叟曝言》第一一○回:「今又全已沒,徒懟下官之直言,棄父母而不顧,死輕於鴻毛,竊為小娘子不取也。」也作「輕如鴻毛」。
|
隻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身、獨自一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家業消亡,剩得隻身。」《野叟曝言》第一一一回:「素臣隻身一人,尚不可當;何況添了生力勇士,無數民兵!」
|
除惡務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滅奸惡務求澈底。《野叟曝言》第七一回:「唐以屢赦而成藩鎮之禍,蔓草難圖,除惡務盡,赦豈善策?」
|
髀肉復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末時代,劉備寄住荊州多年,因見自己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已經長了出來,於是發言感嘆。語本《三國志.卷三一.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後用以比喻或自嘆久處安逸,壯志未酬,虛度光陰。《三國演義》第三四回:「因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流淚。」《野叟曝言》第二○回:「連日纏綿床蓆,幾令我有髀肉復生之歎!今日且撾一回羯鼓,以博賢妹們一笑。」也稱為「髀肉之歎」。
|
臨崖勒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瀕臨懸崖而能及時勒住奔馬。引申為人們警悟險境,及時回頭。元.鄭光祖《智勇定齊》第三折:「這廝不識咱運機,將人來緊追襲,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野叟曝言》第五六回:「虧得老襟丈臨崖勒馬,不然,以祖父世傳之產業,而換幾根籌馬,豈不傷心?」也作「懸崖勒馬」。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