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攸向靡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舞陰李生。李生奇之,謂門人曰:「賈生容貌志意如是,而勤于學,此將相之器。」……復以偏將軍東從上攻鄲,擊青犢于射犬,大戰至日中 ,賊陣堅不卻。上傳召復曰:「吏士饑,且可朝食。」復曰:「先破之,然後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諸將皆服其勇。
不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停留、不稽留。《文選.鄒陽.上書吳王》:「高皇帝燒棧道,灌章,兵不留行。」唐.李善.注:「言攻之易,故不稽留也。」《文選.張衡.思玄賦》:「天長地久歲不留,俟河之清祗懷憂。」
追風覓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尋如風、影等虛空不實的東西。《孤本元明雜劇.三化鄲.第四折》:「跋涉滄溟,纔度蓬瀛,真乃是追風覓影。」也作「追風捕影」。
明修暗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面表明沒有和項羽爭奪天下之意,以獲得信任。但事實上,他卻採用韓信的計策,暗地裡由陳倉出兵攻打雍王章,進而平定三秦,取得關中。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暗度陳倉」,用來比喻出其不意、從旁突擊的戰略,亦用來比喻暗中進行的活動,亦用來比喻男女私通。如《金瓶梅詞話》第六九回:「此是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應二爹用「暗度陳倉」指西門慶與李桂姐之間的曖昧情事。
千村萬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村莊、聚落很多。《孤本元明雜劇.三化鄲.第三折》:「黑風忽卷滄江立,沒揣的雲黯黯,倏忽的雪霏霏,千村萬落門都閉。」
排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排難解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有一次秦國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鄲。趙國向魏國求援,魏王雖然派出將軍晉鄙帶兵前往救援,但是終究害怕秦國的勢力,不敢正面交戰,所以就把軍隊駐紮在邊境上,按兵不動。另一方面,魏王又派了將軍辛垣衍為使臣,前去鄲勸說趙王擁戴秦王為皇帝,這樣秦王就會退兵。當時齊國的高士魯仲連正好在趙國遊歷,聽說了這件事,於是請求平原君為他引見辛垣衍。魯仲連見了辛垣衍,向他解說當時的局勢以及秦國的計謀,曉以大義。辛垣衍聽了之後如夢初醒,除感佩魯仲連的高見之外,並打消了勸說趙國的念頭,而返回魏國。不久,魏國的公子無忌(信陵君)以計奪取晉鄙軍隊前...
奮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振翅飛翔。《詩經.邶風.柏舟》:「靜言思之,不能奮飛。」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封禪》:「至於鄲受命,攀響前聲,風未力寡,輯韻成頌,雖文理順序,而不能奮飛。」
名繮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
秋毫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三夫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人成虎」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魏策二》龐葱1>與太子2>質3>於鄲4>,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5>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 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鄲去大梁6>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為知。」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注解〕 (1) 龐葱:戰國魏人,生卒年不詳。 (2) 太子:指戰國魏太子,生卒年不詳。 (3) 質:音ㄓˋ,用財物或人抵押擔保。 (4) 鄲:古地名。故址在今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