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0.85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曹娥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孝女曹娥的墓碑。度尚立,鄲淳作誄,稱揚其孝行,今碑石已不存。現所傳曹娥碑法帖,相傳為晉王羲之所書。
秋毫無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利鞅名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之軌躅6>,馳顏、閔7>之極摯8>,既繫攣9>於世教10>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11>?昔有學步於鄲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嗣之行己持論如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 (2) 貫:通「慣」,習慣。 (3) 韁:音ㄐ|ㄤ,繫馬的繩子。 (4) 伏:佩服、信服。通「服」。 (5) 周、孔:周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
不犯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壽陵失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壽陵年輕人學步鄲,忘掉原有步法的故事。見「鄲學步」條。01.唐.李白〈古風〉詩其三五:「醜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壽陵失本步,笑殺鄲人。」 
大赦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遇有特別的喜慶喪事時,由元首發布命令,赦免天下罪犯,或予以減刑。《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擊破周章軍而走。」《三國演義》第九回:「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
片言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鄲被圍,情況相當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就接納他。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詞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讚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後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鄙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語、諺語。《戰國策.楚策四》:「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太史公曰》:「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眾,鄲幾亡。」也稱為「鄙諺」。
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模仿別人。參見「鄲學步」條。清.嚴復〈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江山如此人亦然,學步羞稱時世賢。」
舊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交往的朋友。唐.李白〈謝公亭〉詩:「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唐.高適〈鄲少年行〉:「以茲感歎辭舊遊,更於時事無所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