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悟     
瀏覽人次:252 收藏人次:111359
1.不明曉、不覺醒。晉.木華〈海賦〉:「徒識觀怪之多駭,乃不悟所歷之近遠。」《三國演義》第六回:「非汝言,吾實不悟。」
2.不料、意想不到。《晉書.卷五二.列傳.華譚》:「譚素以才學為東土所推,同郡劉頌時為廷尉,見之歎息曰:『不悟鄉里乃有如此才也!』」晉.庾亮〈讓中書令表〉:「不悟徼時之福,遭遇嘉運。」
執迷不悟     
瀏覽人次:18658 收藏人次:1642616
堅持錯誤的觀念而不醒悟。《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若執迷不悟,距逆王師,大眾一臨,刑茲罔赦。」《紅樓夢》第一一三回:「老爺太太原為是要你成人接續祖宗遺緒。你只是執迷不悟,如何是好!」
至死不悟     
瀏覽人次:1149 收藏人次:237795
到死仍不覺悟。形容極為頑固。《抱朴子.內篇.道意》:「求乞福願,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五柳先生下》:「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疲精力,至死不悟。」
    
瀏覽人次:31846 收藏人次:10438547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14152 收藏人次:2749316
1.明白、覺醒。如:「覺悟」、「執迷不悟」、「恍然大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冥頑不靈     
瀏覽人次:36176 收藏人次:2087945
愚昧頑固而不通靈性。語出唐.韓愈〈祭鱷魚文〉。
△「執迷不悟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34758 收藏人次:6194006
近義:執迷不悟反義:改邪歸正,改過自新,改過遷善,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翻然悔悟辨似: 悛,音ㄑㄩㄢ。悔改。不可寫作「俊」。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26564 收藏人次:884150
◎1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一.名將晚謬》自古威名之將,立蓋世之勛1>,而晚謬2>不克終者,多失於恃功矜能3>而輕敵也。關羽4>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醜於萬眾之中。及攻曹仁於樊,于禁等七軍皆沒,羽威震華夏,曹操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其功名盛矣。而不悟呂蒙、陸遜之詐,竟墮孫權計中,父子成禽,以敗大事。西魏王思政5>鎮守玉壁,高歡連營四十里攻圍之,饑凍而退。及思政徙荊州,舉韋孝寬代己,歡舉山東之眾來攻,凡五十日,復以敗歸,皆思政功也。其後欲以長社為行臺治所,致書於崔猷,猷曰:「襄城控帶京洛,當今要地,如其動靜,易相應接。潁川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莫若頓兵襄城,而遣良將守潁川,則表裡俱固,人心易安,縱有不...
痛定思痛     
瀏覽人次:24195 收藏人次:798159
語本唐.韓愈〈與李翶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指事後追思當時所遭的痛苦,而更加傷心。《隋唐演義》第九八回:「到後來痛定思痛,凡身之所經,目之所睹,耳之所聞,無一不足以助其悲思。」
發人深省     
瀏覽人次:16626 收藏人次:575991
語本唐.杜甫〈遊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啟發人作深刻的省思。如:「先生的一席話,真是發人深省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