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倘佯     
瀏覽人次:9343 收藏人次:545219
安閒自在的徘徊。《文選.宋玉.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帷,經于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文選.左思.吳都賦》:「徘徊倘佯,寓目幽蔚。」也作「徜徉」。
    
瀏覽人次:29079 收藏人次:2164141
參見「倘佯」條。
    
瀏覽人次:13059 收藏人次:251482
假裝、偽裝。如:「佯笑」、「佯作不知」。《紅樓夢》第五七回:「寶玉心下明白,因恐紫鵑回去,故又或作佯狂之態。」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屬西南僰撣族系。今散布於大陸地區貴州省東部山區,以耕山、漁、獵為生。
徜徉     
瀏覽人次:36557 收藏人次:2086793
安閒自在的徘徊。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向梅根冶後,幾番嘯傲;杏花村裡,幾度徜徉。」也作「倘佯」。
空穴來風     
瀏覽人次:23387 收藏人次:2315799
徊於桂椒之間,翱翔於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迴穴衝陵,蕭條眾芳。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帷,經于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憯悽惏慄,清涼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冤,衝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餘。邪薄入甕牖,至於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憝溷鬱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脣為胗,得目為蔑。啗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逸文。
(2) ...
徘徊     
瀏覽人次:21896 收藏人次:2995892
1.來回走動。《聊齋志異.卷二.嬰寧》:「坐臥徘徊,自朝至於日昃,盈盈望斷,並忘飢渴。」《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望見那晚煙漸散,水光裡月色漸明,徘徊了一會兒,復身上船來安歇。」也作「裴回」。
2.流連。《文選.宋玉.風賦》:「邸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唐.李白〈月下獨酌〉詩:「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也作「裴回」。
3.縈繞。《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4.紛雜起落。晉.陶淵明〈閒情賦〉:「于時畢昴盈軒,北風淒淒,烱烱不寐,眾念徘徊。」
5.猶豫不決。《薛仁貴征遼事略》:「欲往南路,誠恐北有,欲往北行,誠恐南有,徘徊不已。」《三國演義》第九回:「王允時在帝側,聞知此言,奏曰;『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二賊。』帝徘徊不忍。」
    
瀏覽人次:5899 收藏人次:216195
1.廣博、普遍。通「汎」。《莊子.天下》:「墨子氾愛兼利而非鬥,其道不怒。」《楚辭.劉向.九歎.思古》:「且倘佯而氾觀。」
寓目     
瀏覽人次:991 收藏人次:0
注目、過目。《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弭節頓轡,齊鑣駐蹕,徘徊倘佯,寓目幽蔚。」
中庭     
瀏覽人次:743 收藏人次:0
2.住宅等建築物中央的露天庭院。《文選.宋玉.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帷,經于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南朝宋.鮑照〈梅花落〉詩:「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
北上     
瀏覽人次:625 收藏人次:0
傳統的方位觀念以上為北,下為南,所以向北出發稱為「北上」。如:「北上列車」。《文選.宋玉.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文選.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