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252 ms
共 6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君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時代世襲體制的王國對統治者的尊稱。《左傳.文公元年》:「江芊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文選.江淹.恨賦》:「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
|
君王四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王四統」語出〔韓詩外傳‧卷五〕,指國君統治國家的四個原則,稱為君道;同時指出所謂「君」,是使人能合群而居住生活的人,說得詳細一點,就是使一群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互助合作,大家都能過快樂的日子;所以君還要能除去有害於群居的事物。連帶的因為國君稱「王」,而又解釋說:「王是往的意思」,即是人們趨向他並順從他。然後說為天下人嚮往,而願意到來,願意順從他的治理,成為他群體中的人。這種君王治理群體的綱領,一是使人民豐衣足食,所以人民尊敬他;二是有條理地治理人民,所以人民安於他的治理;三是善於選用人才,所以人民親近他;四是提高人民的文化水準,提高人民的品質,所以人民喜歡他。君王治國能做到這些,人民自然...
|
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封建時代一國之主。如:「君王」、「國君」。《左傳.成公二年》:「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貞大臣,結果遭到亡國的噩運。如果當時秦朝的君王肯採納忠言,也許今天還是秦朝的天下呢!從古到今的國君都喜愛聽信小人的話,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樣,沒有什麼差別。」楊惲如此借古諷今,實在是太猖狂無禮了!宣帝聽了很生氣,就將楊惲免職。後來「一丘之貉」由此演變而來,用來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
|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4) 受:即商王「紂」。商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5) 暴殄天物:暴殄,不愛惜、任意糟蹋。天物,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殄,音ㄊ|ㄢˇ。
(6) 烝民:眾民、百姓。
(7) 逋逃:逃亡的罪人。逋,音ㄅㄨ。
(8) 淵藪: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淵,魚所居之處。藪,音ㄙㄡˇ,獸所聚之處。
|
尸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尸位素餐」係由「尸位」及「素餐」二語組合而成。
「尸位」見於《書經.五子之歌》。根據記載,夏朝君王太康成天不理朝政,只知沉湎於享樂,以致於百姓都不再擁戴他。太康遊樂過度,已經到了不知節制的地步,甚至有一次在洛水(今河南省境內)田獵時,竟然一去就是百天,最後有窮國領袖后羿,因為百姓無法再忍受這樣的國君,將他阻絕在黃河而不得返國。
「素餐」則見於《詩經.魏風.伐檀》,詩歌內容是在諷刺在上位者不勞而食。詩人透過反詰設問的手法,反覆提到:有人不耕種、不收割,為何可獲取三百家的榖糧?有人不上山打獵,為何院子裡掛得都是貆的毛皮?詩歌末尾則說出君子們可是不會白吃、白喝而不從事勞動。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
|
妄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帝:指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2) 引喻失義:援引例證而有所不當。見「引喻失義」。〔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據《文選.卷三七.表上》引)
|
亡羊補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楚策四》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祅祥乎?」莊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祅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辟於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揜於城陽。於是使人發騶,徵莊辛於趙。莊辛曰:「諾。」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為之奈何?」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1>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2>,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豈特百里哉?……。...
|
守株待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的思想家韓非子,闡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時宜,來建立適當的政策與設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認為古代聖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適不適合當前社會。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宋國有個農夫,有天在耕作時,看見一隻兔子跑過來。那隻兔子可能太驚慌了,沒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樹,把脖子撞斷死了,農夫便不勞而獲地得到那隻兔子。他想以後如果都可以這樣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於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送上門來。結果從此以後再也沒得到任何一隻兔子,反而讓自己成為全宋國的笑柄。所以,用舊法來治理國家,就像這個守兔之人,根本會徒勞無功。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守株待兔」,用來比喻拘泥守成,也用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