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基模(Schema)     
瀏覽人次:32838 收藏人次:565537
、這些概念的屬性,以及這些屬性之間的關係。但基模有個缺點是它可能會引起刻板印象。基模 (schema) 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知識表徵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的一種,是認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理論中的基本觀念之一,皮亞傑用基模來解釋個體如何認識並適應環境。他認為當個體面臨刺激情情境或問題情境時,會先用既有的認知架構與之核對,產生認知作用,也就是說將所遇到的新經驗,納入其舊有經驗的架構之內,這種歷程稱之為同化(a...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瀏覽人次:24565 收藏人次:818852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是合作學習最常見的分組教學方法,適用於大多數學科與年級。實施此教學方法可依照學生不同的能力,將學生分為每組四至五人的異質性小組後,教師先進行全班授課,之後依授課後學生的表現,將學生使小組形成小老師帶領組員一起學習的型態,小組成員共同研習並協助同組其他同學學習,教師每週施予測驗,除了以小組整體表現評定學生學習狀況外,也計算學生的個人進步成績,以個人過去的表現為基礎,激發學生為他所屬的小組爭取最多的分數。當小組分數達到某種...
Bandura自我效能論(self-efficacy_theory)     
瀏覽人次:24479 收藏人次:1796992
起源自我效能這個概念是由社會認知論學者Bandura 於1977年所定義提出,根據心理學的行為學派與認知學派,他提出以自我調適為核心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Bandura認為增強無法引發人類的行為,除非透過認知過程產生期待。換言之,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個人對於是否能夠達成賦予的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念。一個人所具備的自我是一個認知系統,具有一套內在的評估與解釋過程,而這個內在過程形成個人對事物的概念、信念與自我概念。由此發展出來的認知基模會調節個人與外在世界的互動關係,而外...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24419 收藏人次:1221215
描述出故事,敘說便會建構和假定出真實。 參考資料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重修二版(2009),張春興。東華,台北。布魯納教育文化觀(2011),傑羅姆‧布魯納(J.S. Bruner)。首都師範大學。[[1]][[2]]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19340 收藏人次:483441
心理防衛機制亦同於心理防衛機制、心理防衛、自我防衛機制(Self-defense Mechanism)、防衛機制、防衛機轉等指稱。其為心理學名詞,最早見於佛洛依德(Freud)的文章《防禦性神經精神病》(The Neuro-Psychoses of Defence,1894)。美國Vaillant將其羅列的28種心理防衛機轉分為四類:精神病的防禦機轉、不成熟的防禦機轉、神經症性防禦機轉及成熟的防禦機轉。但是分類與分組的標準不明確,同一防衛機轉,不同...
普墨克原則(Premack_principle)     
瀏覽人次:16414 收藏人次:216568
定義行為學派心理學家認為增強或酬賞(reinforcement or reward)乃學習歷程中最重要因素,我們學會一個反應,及是因其立即被增強。由於增強物的設置,而使個體某種反應經強化而保留的安排,稱之為增強作用。增強作用會發生擴展現象,與增強物相關連的其他增強物,也會產生增強作用。如金錢可換食物,食物是饑餓時的增強物,金錢與食物有關,故金錢也連帶產生增強作用。此擴展現象稱之為次級增強(secondary reinforcement),食物稱之...
理情行為治療(REBT)     
瀏覽人次:15948 收藏人次:747068
定義「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簡稱為REBT)是由艾里斯(ALBERT ELLIS)所創立的治療方法。艾里斯認為人深具潛力發展出對自已有利且健康的想法,但是同時也固執地持有自我破壞的念頭。我們的想法自然地、習慣地湧出,牽動了人的情緒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反應。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概說基本假設:REBT基本假設是人都有其獨特的思想傾向,或扭曲或合理,都十分固執固定。人的行為及情緒無不...
投射作用(Projection)     
瀏覽人次:15625 收藏人次:409063
定義也稱外射,是自欺性的機轉,屬於「不成熟心理防衛機轉」(Immature Mechanism)。係將一切不愉快之遭遇,諉過於他人或環境,藉以掩飾自己,防衛自己,作為解決挫折衝突及維護自尊之手段。 將己身的不愉快遭遇認為是他人所致,或將自己無法接受的情感、情緒、內心本意等等,投影至他人身上,認為並非自己所想,而是他人緣故才導致,以產生(負面的)行為。總的說來,個體將自己的錯誤、缺點,不被接受的想法、不希望有的特質、不為社會認可的慾望、不良的情感、動機,或可能具危險性的念頭或衝動,通過此一防衛機轉轉移至另外一人身上,歸諸他人,此時,這些不良負面的觀感,便以「來自外部世界的威脅」的形式而出現,藉...
心理社會理論_艾里克森(E._Erikson)     
瀏覽人次:15365 收藏人次:1172908
目錄1 緣起1.1 階段1.1.1 嬰兒期(出生-18個月)1.1.2 幼年(18個月-3歲)1.1.3 童年早期(3-5歲)1.1.4 童年中期(6-10歲)1.1.5 青春期(11-18歲)1.1.6 成人早期(18-34歲)1.1.7 成人中期(35-60歲)1.1.8 成人晚期(60歲-去世)2 參考資料 緣起艾里克森的父母親為丹麥人,父母離異後,隨父母遷居至德國,母親也改嫁於一位猶太醫生,但也因為如此,使他在身分上引起了困擾。而後因為歐洲不安定,在1939年時歸化美國,也才更名為Erik Erikson。他根據...
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_knowledge)程序記憶(procedural_memory)     
瀏覽人次:14751 收藏人次:123859
為知識有兩大類,一類為陳述性知識,另一類是知識是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其為個體並非有意義地提取線索,只能借助於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因而其存在的知識。程序性知識主要是說明性的存在,是一種個體沒有明確提取線索,因而只能借助某種活動形式間接推測出來的知識,包括啟發、方法、策劃、實踐、程序、常規、策略、技術和竅門等,用以說明「做什麼」和「如何做」。它是關於如何做某事或關於刺激和反應之間聯繫的知識,也是技能或行為程序學習的基礎。例如人們知道如何駕駛汽車,如何使用自動提款機,如何利用網路蒐索目標訊息...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