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86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筆所畫的花紋。《說文解字.部》:「,毛飾畫文也。」
毛長的樣子。《廣韻.平聲.銜韻》:「,毛長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紅色顏料塗飾器物。《說文解字.部》:「彤,丹飾也。」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唯瑚璉觴豆,而後彫文彤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德出眾的人。如:「俊彥」、「碩彥」。《詩經.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漢.毛亨.傳:「彥,士之美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文采的。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上.釋詁》:「彧,文也。」疏證:「彧者,《說文》:『戫,有文章也。』《論語八佾篇》:『郁郁乎文哉。』彧、戫、郁並通。」
2.茂盛。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二》:「其中田禾芃彧,村落高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顯。《書經.仲虺之誥》:「克寬克仁,彰信兆民。」漢.王充《論衡.書解》:「德彌彰者人彌明。」
表露、宣揚。《書經.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漢.王充《論衡.自紀》:「好自周,不肯自彰。」
姓。如漢代有彰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實體、身體。如:「有形」、「無形」、「形影不離」。《呂氏春秋.先識覽.去宥》:「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2.樣子、樣貌。如:「圓形」、「形象」、「形態」、「形容」。《孫子.虛實》:「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3.狀況。如:「情形」。
4.地勢。如:「地形」、「形勢」。《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山之險。」
1.表現、顯現。如:「喜形於色」、「形之於外」。《禮記.樂記》:「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2.構成、變成。《管子.牧民》:「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3.描寫。如:「形容」、「難以形於筆墨」。
4.比較、對照。如:「相形見絀」。《淮南子.齊俗》:「故高下之相傾也,短脩之相形也,亦明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彬彬」條。
姓。如唐代有彬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章。《宋書.卷七三.顏延之傳》:「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詞彩齊名。」
2.顏色、顏料。如:「五彩奪目」、「色彩」、「水彩」、「油彩」。
3.光華、光澤。唐.許渾〈鶴林寺中秋夜玩月〉詩:「輪彩漸移金殿外,鏡光猶挂玉樓前。」
4.讚美、誇獎的歡呼聲。如:「喝倒彩」。《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那四面看的人,就海潮一般,喝了個連環大彩。」
5.獎。如:「頭彩」、「摸彩」、「中彩」。
6.傷。如:「掛彩」。《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時三兒在旁邊正獃獃的望著公子的胸脯子,要看著這回刀尖出彩。」
多種顏色的。如:「彩霞」、「彩衣」、「彩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光線被遮擋而造成的陰暗形象。如:「人影」、「樹影」、「陰影」。唐.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人、物的形象或圖像。如:「攝影」、「背影」、「身影」。《水滸傳》第三一回:「寫了武松鄉貫、年甲、相模樣,畫影圖形,出三千貫信賞錢。」《紅樓夢》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纔拜了影回來。」
1.參見「影印」條。
2.仿照、描摹。如:「這篇小說是影了此一真人實事所寫成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漢之賦頌,影寫楚世。」
3.掩蔽、隱藏。《水滸傳》第一六回:「只見對面松林裡影著一個人,在那里舒頭探腦家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春秋鄭邑。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中牟縣境內。
2.姓。如清代有彭孫貽。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