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遮蔽。《禮記.月令》:「君子齊戒,處必掩身。」《紅樓夢》第五七回:「三人聽說,忙掩了口,不提此事。」
2.關閉。如:「虛掩房門」。《南史.卷二六.袁湛傳》:「席門常掩,三逕裁通。」唐.李白〈擬恨賦〉:「若夫陳后失寵,長門掩扉。」
3.停止。漢.班昭〈女誡〉:「是故室人和則謗掩,外內離則惡揚。」《紅樓夢》第一五回:「賈赦等見執意不從,只得告辭謝恩回來,命手下人掩樂停音。」
4.襲擊、偷襲。《史記.卷九○.彭越傳》:「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捕梁王,囚之雒陽。」《隋書.卷七○.李密傳》:「密發伏自後掩之,須陁眾潰。」
|
瑕不掩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瑕,玉的斑點。瑜,玉的光澤。瑕不掩瑜比喻事物雖有缺點,卻無損其整體的完美。《晉書.卷六九.周顗傳》:「顗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四:「惜哉仲淹,壽不永乎,非不廢是,瑕不掩瑜,雖未至于聖,其聖人之徒歟!」
|
掩耳盜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自欺欺人。參見「盜鐘掩耳」條。《程乙本紅樓夢》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是掩耳盜鈴,哄人而已。」《鏡花緣》第一四回:「他雖用綾遮蓋,以掩眾人耳目,那知卻是掩耳盜鈴。」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按情況採取對應措施。《金瓶梅》第四八回:「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裡去。」也作「軍來將敵,水來土堰」。
|
迅雷不及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雷聲突然響起,令人來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動迅速,令人防備不及。《封神演義》第九十三回:「然後以得勝之兵,掩諸侯之後,出其不意,彼前後受敵,一戰乃成擒耳。正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此誠不出世之功也。」也作「疾雷不及塞耳」、「疾雷不及掩耳」。
|
掩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遮蔽、掩蔽。元.鄭光祖《老君堂》第一折:「我在此樹邊掩映著,等他出來時,著他死於斧下。」
2.若隱若現。宋.晏殊〈漁家傲.嫩綠堪裁紅欲綻〉詞:「風颭亂,高低掩映千千萬。」
3.光影相互映照。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黃山日記》:「宛轉隨溪,群峰環聳,木石掩映。」
4.超過、勝過。唐.李白〈陳情贈友人〉詩:「多君騁逸藻,掩映當時人。」
|
掩人耳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欺騙、蒙蔽他人。《西遊記》第一六回:「那兩個和尚,卻不都燒死?又好掩人耳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這裡叫德泉派人上來辦,才好掩人耳目。」
|
掩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蓋失誤。《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院主方才曉得顧阿秀劫掠是真,前日王氏所言妻妾不相容,乃是一時掩飾之詞。」《紅樓夢》第五八回:「藕官正沒了主意,見了寶玉也正添了畏懼;忽聽他反替掩飾,心內轉憂成喜。」
|
瑜不掩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的光澤掩蓋不住玉上的斑點。語本《禮記.聘義》:「瑕不揜瑜,瑜不揜瑕。」比喻優點掩飾不了缺點,含貶抑之意。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一.進士歸禮部》:「然古人云,瑜不掩瑕,忠也,其有詞或不典,將與眾評之,若何?」
|
遮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遮蔽。如:「在兩旁成排的路樹遮掩下,此段路已成了名副其實的林蔭大道。」
2.掩飾、隱瞞。《紅樓夢》第一九回:「襲人笑道:『何嘗哭,纔迷了眼揉的。』因此便遮掩過了。」《文明小史》第六回:「稟帖上,又說柳知府許多壞話。說他如何疲軟,等到鬧出事來,還替他們遮掩,無非避重就輕,為自己開脫處分地步。」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