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1.27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存所有人類以及更新世晚期化石人的種名,也是人屬中唯一現存的人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如:「智慧」、「智力」、「大智若愚」。
聰明的。如:「智者」、「不智之舉」。
謀略。如:「鬥智不鬥力」。
才識。如:「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1>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餽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公孫接仰天而歎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特猏,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2>于河,黿3>銜左驂4>,以入砥柱之中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5>黿頭,鶴躍...
瞻前顧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隋唐演義》第二四回:「智士多謀,勇士能斷,天下事若經智人腸肚,畢竟也思量得周到。只是一瞻前顧後,審利圖害,事如何做得成?」
力爭上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趙翼〈閒居讀書作〉詩六首之五(據《甌北詩鈔.五言古一》引)1>人面僅一尺,竟無一相肖。人心亦如面,意匠戛獨造。同閱一卷書,各自領其奧。同作一題文,各自擅其妙。問此胡為然,各有天在竅。乃知人巧處,亦天工所到。所以才智人,不肯自棄暴。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清.薛福成〈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參考資料〕 清.薛福成〈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據《庸盦文編.庸盦海外文編.卷二》引)臣因復照會外部,請以大金沙江為界,江東之境,均歸滇屬。明知英人多費兵餉,占此形勝,萬萬不肯輕棄,然必借此一著,方可力爭上游,振起全局。外部果堅拒不應,兩次停商而臣不顧,數次翻議而臣不顧,...
望而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張英《文端集.卷四五.聰訓齋語》:「高位者,責備之地、忌嫉之門、怨尤之府、利害之關、憂患之窟、勞苦之藪、謗訕之的、攻擊之場。古之智人, 往往望而卻步。」
砥柱中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中流砥柱」之典源,提供參考。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1>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餽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公孫接仰天而歎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特猏,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2>于河,黿3>銜左驂4>,以入砥柱之中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
山頂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頂洞人在西元一九三零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山定上的洞穴之中發現「山頂洞人」,一般將其歸類為「晚期智人」。然而山頂洞人相關重要化石及遺址文物均在西元一九四一年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連同北京人的標本一同遺失,至今仍下落不明。雖今日山頂洞人的化石遺跡已相當難尋,然而在西元二零零三年六月則在北京周口店附近的田園洞中發現與山頂洞人約莫同時的晚期智人化石中亦可稍稍探其一、二。(註1)目錄1 山頂洞人特徵2 山頂洞人遺址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山頂...
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即尼安德塔人。於西元一八五六年在德國杜塞蘭多夫附近的尼安德塔谷發現。大約生存在十萬年前到三萬年前之間,為世界上最早被發現的人類化石,一般學者認為是智人的早期代表類型。近年在亞、非等地也相繼出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