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不了     
瀏覽人次:140 收藏人次:0
不能比。即沒有能力或條件與之相比。如:「父母的愛,誰也比不了。」
    
瀏覽人次:45755 收藏人次:6077096
較量。如:「比較」、「比賽」、「比武」、「無與倫比」。
數學上指同類的兩數相除。如:「三比二」。
作譬喻。如:「比方」、「比喻」、「比如」。
摹擬。如:「比畫」。
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如:「這場球賽的結果為3比1。」
並、靠。如:「肩比肩」。
接連的。如:「天涯若比鄰」。
依附。如:「朋比為奸」。
近來、最近。如:「比來」、「比年」。
屢屢、常常。如:「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32501 收藏人次:11838603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27696 收藏人次:13269901
助詞。A>表示動作或變化的完成。如:「下雨了!」、「吃了沒有?」、「天氣放晴了!」、「他們已經走了。」、「她被你氣哭了!」、「新娘子就要出來了!」B>表示短暫動作的重覆。如:「看了看」、「想了想」。C>表示不耐煩、勸止等的語氣。如:「好了,不要再吵鬧。」、「別哭了,哭是沒用的。」
明白。如:「了解」、「了悟」、「一目了然」。
結束。如:「了斷」、「終了」、「了卻心願」、「不了了之」、「沒完沒了」。
完全。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與「得」、「不」等字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的意思。如:「辦得了」、「動不了」。
聰明。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不了     
瀏覽人次:647 收藏人次:0
1.不明白、不明瞭。《南史.卷二九.列傳.蔡廓》:「嘗奏用琅邪王筠為殿中郎,武帝嫌不取參掌通署,乃推白牒於香橙地下,曰:『卿殊不了事。』」《朱子語類輯略.卷五.自論為學工夫》:「時下雖是鈍滯,便一件了得一件,將來卻有盡理會得時。若撩東劄西,徒然看多,事事不了。」
2.尚未了結、不能解決。《晉書.卷五○.列傳.庾純》:「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來後。」《水滸傳》第三一回:「這一夜四個對付他一個,有甚麼不了?再有幾個性命也沒了。」
3.不停、接連不斷。《水滸傳》第三一回:「那兩個客人也不識羞恥,噇得這等醉了,也兀自不肯下樓去歇息,只說個不了。」《醒世姻緣傳》第四回:「見了便就人人說道:『你如何炎涼!如何勢利!鵓鴿揀著旺處飛!』奚落個不了。」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33383 收藏人次:1036191
相傳北山愚公苦於家門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攔出路,因而率領子孫挖掘土石,決心鏟平二山。後天帝為其真誠所感動,於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負二山,移去他地。見《列子.湯問》。後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艱難,自能成事。如:「這件事確實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還怕不會成功嗎?」清.黃宗羲〈張蒼水墓誌〉:「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27581 收藏人次:1182894
比喻樂於接受善意的勸導。《左傳.成公八年》:「從善如流,宜哉!」《晉書.卷六二.祖逖傳》:「且好學不倦,從善如流。」也作「從善若流」。
不過     
瀏覽人次:6504 收藏人次:356847
1.僅僅,只。指不超出某種範圍。《新唐書.卷一五九.盧坦傳》:「坦諭縣人弟輸,勿顧限,違之不過罰令俸爾。」《老殘遊記》第一回:「相隔不過一點鐘之久,那船來得業已甚近。」
2.無法超越、凌駕。《文選.曹丕.典論論文》:「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
3.但是。《紅樓夢》第五七回:「也沒什麼要緊。不過我想著寶姐姐也在客中,既吃燕窩,又不可間斷,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實。」
4.放在形容詞後面,表示非常的意思。《儒林外史》第一八回:「這位胡三先生雖然好客,卻是個膽小不過的人。」
5.放在動詞後面,指完成不了或承受不了此事。《朱子語類.卷五二.孟子.公孫丑上之上》:「公孫丑問孟子『動心否乎』,非謂以卿相富貴動其心;謂伯王事大,恐孟子擔當不過,有所疑懼而動其心也。」《紅樓夢》第六七回:「旺兒見這話,知道剛纔的話已經走了風了,料著瞞不過,便又跪回道:『奴才實在不知。』」
聽能訓練     
瀏覽人次:2318 收藏人次:0
聽能訓練(auditory training)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聽能訓練(auditory training)並不是透過訓練可以恢復聽力,而是藉由聽能訓練把殘餘的聽力,應用在溝通與學習的一種技術。 內容說明藉聽能訓練,發展聽覺理解與語言理解的能力(理解)。下面分別說明其訓練方法。一、對聲音有反應教導幼兒養成聽聲音的習慣,對聽到的聲音採取適當的反應。純音聽力檢查就是觀察兒童對聲音的反應能力,不會做反應的兒童就是「無法施測」。有些兒童經過聽能訓練後,懂得如何做反應,再重新做聽力檢查時,結果聽力反而好起來,就是這個原因。輕度、中度重聽,或4-5歲以後才重聽的幼兒,較...
納善如流     
瀏覽人次:1211 收藏人次:0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