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活字     
瀏覽人次:218 收藏人次:0
印刷上所使用的字模。宋仁宗慶曆年間畢昇所發明,刻鑄單個文字或符號,排版時可以自由組合,反覆使用。舊時多以膠泥、木頭、銅、鉛等材料鑄成,今則多以鉛、銻、錫合金等代替。
活字印刷術     
瀏覽人次:1196 收藏人次:252966
  雕版印刷術到了宋代,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官私書坊刻書極盛,但仍有其缺點,例如每個版面內容固定,印刷之後,無法移作其他印版,亦即,每印一書都必須重新刻版,費工費時稽延時效,對於出版書籍造成阻礙。所以,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所謂活字印刷是指用特定的材料,將文字預先製成一個個的單字,印刷時將稿件所需的文字排拼成一塊版,然後在板上施墨刷印,印畢可將版面上的單字拆散按序存放,以供下次印書排版時使用。由於製作單字的材料可以是黏土、木頭或金屬,故活字印刷術又可分成泥活字、木活字、及金屬活字等三種印刷術。(一)泥活字印刷術  膠泥活字印刷術是畢昇於北宋仁宗慶曆年間(西元1041-10...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2006)。以古通今-書的歷史= The History of Books。台北市:國家圖書館。吳哲夫(1984)。書的歷史。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錢存訓著,劉拓、汪劉次昕譯(1995)。造紙及印刷。臺北市:臺灣商務。謝灼華(1995)。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臺北市:天肯文化。昌彼得著(1993)。中國圖書史略。臺北市:文史哲。陳力(1996)。中國圖書史。臺北市:文津。錢存訓著(2004)。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嚴文郁著(1992)。中國書籍簡史。臺北市:臺灣商務。
活字     
瀏覽人次:1053 收藏人次:0
指知識淵博,無所不知的人。如:「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簡直就是一本活字典。」

(一)在文字處理中,指以每英寸列印10個單距字型字元。
(二)在排版印刷中,指六分之一英寸或12點(每72點為一英寸)。參【點】(point)。
活字     
瀏覽人次:249 收藏人次:0
用黏土刻成的印刷活字。其製作方式是先以膠泥做成活字,然後用火燒硬即成。為北宋時畢昇所發明的。
活字版印刷     
瀏覽人次:159 收藏人次:0
活字排版的印刷方法。北宋仁宗慶曆年間畢昇所發明。也稱為「活字印刷」。
活字     
瀏覽人次:141 收藏人次:0
2.以活字排版印刷的版本。
活字     
瀏覽人次:121 收藏人次:0
  木活字本是以小木塊製成單個活字印成之書。在文獻中,最早提到木活字的,是元代的王禎。他的不朽名著〔農書〕約300,000字,由於卷帙浩繁,雕印困難,所以請工匠雕造木活字30,000餘個,兩年完工。他的方法是:先用紙寫成大小字樣,糊於木板上刻字,再用小鋸將字一一鋸開,並用小刀修成一樣大小。排印過程為,先將字排好,用竹片夾開,排滿一板框後,即用小竹片墊平,木楔塞緊,使字牢固不動,最後塗墨舖紙,用棕刷刷印。他並發明了轉輪排字架,在不到1個月時間裡,試印成〔旌德縣志〕600部。他曾把製造木活字的方法及撿字、排版、印刷的全部過程,撰成〔造活字印書法〕,這是世界上最早關於活字印刷術的專門文獻。在我國活字...
活字     
瀏覽人次:116 收藏人次:0
一種印刷方法。元大德二年由王禎所發明。先在木板上刻字,逐字鋸開,經整修後,放在框內排成字版。
活字     
瀏覽人次:108 收藏人次:0
  銅活字乃以銅鑄成的印刷活字。1403年,朝鮮已開始製造大量銅活字印書。製法是先用黃楊木刻字,再翻成砂模,注入銅液成字。中國銅活字流行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南方,以無錫華氏會通館、藍雪堂、尚古齋、安氏桂坡館等排印書籍最多。此外,蘇州的金蘭館、五雲溪館、五川精舍、吳郡孫鳳以及常州、南京、浙江、芝城(福建省建甌)等地均有銅活字印本傳世。
  我國最早的銅活字本是明弘治3年(1490)華氏會通館印成的〔宋諸臣奏議〕150卷、50冊。華氏會通館銅板印書可考者約15種,在明人銅活字印本中數量首屈一指,其中弘治13年(1500)以前印的〔宋諸臣奏議〕、〔錦繡萬花谷〕、〔容齋五筆〕、〔百川學海...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