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22.1033 ms
共 14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處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理、解決。《舊唐書.卷一二九.韓滉傳》:「皋奏報失實,處理無方,致令閭井不安,囂然上訴。」
|
訊息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訊息處理論(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訊息處理論(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或稱信息加工論,用以解釋人在各式環境中是如何透過感官覺察、注意、辨識、轉換及記憶等內在心理活動來吸收定運用知識之歷程。(註1)訊息處理論立基於20世紀70年代興起之認知心理學,其盛行於80年代後至今。目錄1 一、訊息
|
訊息處理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訊息處理學習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目錄1 理論意義2 在教學上的應用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理論意義因為電腦的發明與應用便利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又因語言心理學的發展充實了認知心理學的內容,使得認知心理學發展出一新興的學習理論─訊息處理學習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基本上,訊息處理學習論,將個體從...
|
處理層次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理層次論(levels-of-processing-theory)(Craik,2000)也是廣被接受的訊息處理模式。Craik認為:人在處理刺激時,處理的層次有可能不同,處理得越徹底的訊息越容易被保留。(註一)目錄1
|
衝突處理導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衝突處理導向」指當事人在面臨衝突時,所可能採行的解決方式。有關衝突處理導向的學說,是由湯瑪斯(Kenneth W. Thomas)發展而成。湯瑪斯認為衝突當事人在面臨衝突時,可能從競爭、合作、妥協、逃避或適應等五種解決方式中,擇一而行。如下圖所示,這五種方式的選擇,端視衝突當事人堅持自己利益和顧及對方利益的程度而定。
1.競爭:只顧自己而不考慮別人的反應,是一種「我贏你輸」的導向。 2.合作:雙方共同合作,以求雙方皆滿意的反應,是一種「雙贏」的導向。 3.妥協:彼此退讓,以謀求和平共存的反應,是一種「有輸有贏」的導向。 4.逃避:不... |
中央處理單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電腦的計算和控制單元,其為解譯和執行指令的裝置。參【微處理機】(microprocessor; MP)。
「中央處理單元」(CPU)是一個電腦系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一部電腦的心臟。在電腦中,CPU負責各部門的運作以及處理各種算術運算與邏輯運算。因為CPU具有多樣重要的功能,所以它也是電腦系統中最複雜的一部分。
CPU主要是由兩個主要的部分所構成:控制單元(control unit, CU)以及算術邏輯單元(arithmatic and logical unit, ALU)。除了這兩種主要的部分,CPU之中還有一些暫存器(register)和匯流排(bus)。 以下是這些組件功能的簡介: (1)控制單元:指揮及協調電腦系統中其他部門的工作。並且... |
訊息處理學習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一九七○年代開始,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向轉向「訊息處理學習理論」。該理論主要受到電腦發明的影響,試圖以人腦模擬電腦的作業流程,探討人類內在認知結構和認知歷程的運作,並進一步了解學習者學習與記憶的流程。
「訊息處理學習理論」把個人視為一個資訊處理的系統,能主動選擇環境中的訊息,並經由內在的心智活動,作進一步處理和貯存,以備需要時檢索和提取。 1.學習與記憶流程 心理學家提出不少訊息處理模式,包括瓦夫和諾曼(Waugh & Norman)於一九六五年提出的記憶模式,艾金生和謝扶潤(Atkinson & Shiffrin)於一九六五年提出的緩衝模式(bu... |
性向處理交互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向處理交互作用在教學上的意義為教師要依照學生的性向之不同而調整教學策略;其基本精神是學生因有個別差異存在,能力、性向、成就、人格特質各不甚相同,故教師須依學生程度調整教學目標和教材教法。也是發展適性教學的基本理念,用來代替大班齊頭式的學習方法。換言之,不同學習性向的學生,教師應予不同的教學處理,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例如程度好的學生在啟發式教學情境中較易獲益,而程度差的學生則要由傳統的講授教學中了解教材。教到程度好的學生時,教師應採用啟發式教學;但是如果教的是程度差的學生,則較宜採用講授教學。總之,學生的學習特性與教師的教學處理兩個變項會一起發生作用,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現象便稱之為性...
|
訊息處理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訊息處理模式是指一九六○年代興起的一種心理學的研究取向,通常被拿來與精神分析或行為學派等不同的理論主張做對照。最重視和最擅長處理的人類活動,是與認知運作有關的結構與歷程,包括訊息的獲得、選擇、儲存、提取,與使用等的一種模式。
該模式將人視為一種處理訊息的系統,並以電腦的模式作為類比,故而常用精確的電腦程式描述心智歷程,此時,複雜的心智運作就被分析為數個較簡單的次歷程所共同完成的活動。參見下圖。 圖中方框代表認知歷程中所經過的主要階段,由左向右的箭頭說明了訊息由較低層次往較高層次處理的過程,而由右向左的箭頭說明了較高層次中所儲存的知識,會對較低... |
由下而上處理歷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下而上處理歷程與由上而下處理歷程不同。由小單位到大單位、由部分到整體的方式,稱為由下而上的處理歷程,與由上而下的處理歷程(top-down processing)相反;後者是先了解整體,再辨識部分。有些心理學家用資料驅使取向(data driven approach)與概念驅使取向(conceptually driven approach)來區別上述兩種訊息的處理方式。
帕墨(H.E. Palmer)認為對訊息處理大部分都是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兩者交互進行,此方式稱為交互處理歷程(interactive processing)。 對認識的材料由下而上的處理歷程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