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7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德成規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成規期是道德認知發展(mo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的第二期,為美國哈佛大學郭爾保(Lawrence Köhlberg, 1927~1987)於一九五八年在其博士學位論文〔十歲至十六歲青少年道德思考與選擇模式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s of Moral Thinking and Choice in the Years Ten to Sixteen)中所提出。此成規期的人需要從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level)的具體自我中心觀點進入在認知上認識一個團體、團體常規和團體規則的價值;也需要從根據行動的物質結果來評價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達到預定目標。與「敗」相對。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指人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階段。如:「成熟」、「成人」、「成蟲」。
可以。如:「這樣子做也成。」、「我不會同意你去做這事,不成就是不成。」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規」、「成見」「成語」、「一成不變」。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促成。如:「成全」、「玉成」、「君子有成人之美」。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成果。如:「坐享其成」、「守成不易」。
已做好的。如:「成品」、「成衣」、「成藥」。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段時間。如:「日期」、「假期」、「學期」、「潛伏期」、「青春期」、「授粉期」、「採收期」、「危險期」。
規定、約定的時間。如:「期刊」、「定期」、「過期」、「限期」、「分期付款」、「逾期作廢」、「後會有期」。
盼望、希望。如:「期盼」、「期勉」、「期待」、「期許」、「期望」。
約定。如:「不期而遇」。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分期的單位。如:「訓練計畫一年分為四期。」、「這本雜誌已出版六十期。」
一周年。如:「期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度、條文。如:「校規」、「規則」、「規章」、「法規」。
畫圓的器具。如:「圓規」、「兩腳規」。
勸告、糾正。如:「規勸」、「規過勸善」。
謀劃、設法。如:「規劃」、「規避」。
成例。如:「陋規」、「墨守成規」。
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生活時,行為舉止應合宜的規範與準則。《易經.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人制定的規矩辦法。如:「謹守成規」。《三國志.卷四四.蜀書.蔣琬等傳.評曰》:「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文選.潘岳.閞中詩》:「親奉成規,稜威遐厲。」
2.事前既定的計畫。《三國志.卷五五.吳書.丁奉傳》:「彼動其境內,悉許、洛兵大舉而來,必有成規,豈虛還哉?」
道德兩難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兩難問題教學法(dilemma-based teaching)目錄1 定義2 起源與發展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教師於教學過程中,呈現道德兩難(dilemma)的題材,激發學生討論,從而改變學生的道德認知結構,提升學生道德認知層次和道德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法。 起源與發展此法則理論,主要來自皮亞傑(J.Piaget)道德發展理論和郭耳堡(L.Kphlber)道德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發展是從不關切任何規範(無律期),到懼怕權力和權威而遵守規範(他律期),最後發展到能自動遵守規範和表達他所認定的規範(自律期),此時不會盲目迷信權威,行無對錯不僅視其行為後果,且考慮當事人的...
道德序階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Mo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1.1 1.零階段:道德前階段(premoral stage)1.2 2.第一層次:道德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level)1.3 3.第二層次:道德循規期(conventional level)1.4 4.第三層次:道德自律期(Post-Conventional, Autonomons, or Principled Level)2 參考資料 Mo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美國學者郭爾保(Lawrence Kohlberg)所提出。此理論承襲皮亞傑(J....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