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95.0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鼎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唐.薛稷〈臨難不顧徇節寧邦科策第一道〉:「帝德廣運,六臣參其業;天道大明,五帝陳其序。猶黼黻之章五色,鼎鼐之飪五味。」宋.王安石〈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詩三首之二:「結子非貪鼎鼐嘗,偶先紅杏占年芳。」
2.天子在宗廟中祭祀用的重器。唐.符載〈送盧侍御史赴王令公幕序〉:「其公者,樹勛烈,銘鼎鼐,休聲巍巍,垂之無窮。」《宋史.卷四六八.宦者列傳三.楊戩》:「自崇寧後,日有寵,知入內內侍省。立明堂,鑄鼎鼐,起大晟府、龍德宮,皆為提舉。」
3.比喻宰相的職位。因古代宰相治理天下,揆度百事,就如同在鼎中調味一般。唐.李商隱〈為滎陽公上河中崔相公狀〉:「相公稟青雲之秀,更歷股肱之郡,咸登鼎鼐之司。」明.楊慎《丹鉛餘錄》卷二:「伊尹負鼎以干湯,謂尹有鼎鼐之才也。」
調和鼎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鼎、鼐中調味。明.孫蕡〈祭灶文〉:「惟神,名列五祀,德具五行。功存既濟,位配離明。調和鼎鼐,烹飪殽蒸。」也作「鼎鼐調和」。
2.比喻宰相率領、協調官員,處理國政。宋.歐陽修〈又回富相公謝書〉:「三接之際,群心以安。出納樞機,雖為於要任,調和鼎鼐,當正於鴻鈞。始塞輿談,實非私論。」明.徐元《八義記》第一三齣:「趙盾身為正卿,調和鼎鼐,燮理陰陽。」也作「鼎鼐調和」。
鼎鼐調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鼎、鼐中調味。明.王恭〈詠胡椒〉詩:「自從鼎鼐調和去,薑桂紛紛不共論。」明.陸深〈禁中齋夜〉詩:「大烹本為牛羊薦,鼎鼐調和愧未工。」
2.比喻宰相率領、協調官員,處理國政。宋.周必大〈慶邦衡生朝用去年韻〉:「鼎鼐調和知有日,君臣慶會豈因人。」明.王冕〈梅花〉詩三首之一:「他年鼎鼐調和,不改山林節操。」也作「調和鼎鼐」。
烹飪鼎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鼎、鼐皆為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亦為傳國重器,用以代表國家。「烹飪鼎鼐」比喻治理國家。宋.無名氏《梅妃傳》:「設使調和四海,烹飪鼎鼐,萬乘自有憲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
鼎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鼎、鼐皆為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亦為傳國重器,用以代表國家。因宰相治理國家猶如調和鼎鼐,故以「鼎鼐臣」比喻宰相。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後學輩慕先進,據著我調羹手,當為鼎鼐臣。」明.薛瑄〈送王別駕〉詩:「麟經共仰淵源學,驥足終為鼎鼐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如:「鼎鼐」、「鼎鑊」、「列鼎而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鼎。[例]鼎鼐
判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掌理、主管。宋.陳亮〈彩鳳飛.大立玉〉詞:「這些兒、穎脫處,高出書卷,經綸自入手,不了判斷。」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呂夷簡上云)調和鼎鼐理陰陽,兩手揩磨日月光,判斷山河揮翰墨,權衡秉政輔朝綱。」
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法度。《國語.晉語九》:「賞善罰姦,國之憲法也。」宋.無名氏《梅妃傳》:「設使調和四海,烹飪鼎鼐,萬乘自有憲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
功能型教育領導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於課程與教學中,進而提供更高層次的教學品質。2.科技領導的過程需要所有成員之積極投入。校長必須調和鼎鼐,以「由上而下」的溝通模式,帶動學校成員全體教師共同參予。3.科技領導的發展必須植基於一個明確具的願景。而願景之行程必須經由全校師生、家長、與社區共同參予發展。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課程領導、教學領導、知識領導、科技領導Keyword:curriculum leadership、instructional leadership、knowledge leadership、technology leadership 參考資料...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