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62.50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柵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柵欄的門。如:「火車平交道的柵門放下後,依然有行人闖越,簡直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如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像原來的一樣。如:「依然如故」。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又授太子詹事,侍中僕射如故。」《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漢高祖陵,職員宮人薦享守戶並如故。」
毫不在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絲毫都不在意。如:「他對最近所受到的挫折毫不在乎,依然談笑自若。」
悚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黃錦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不小的回響,有人為當時的這種連串反應統稱為「黃錦樹現象」。而「黃錦樹現象」所造成的部分影響時至今日依然是深刻的,但也有人因爲他在批評上的不留餘地而作出批評,認爲這是不厚道的。 作品小説:《夢與豬與黎明》(臺北:九歌,1994)《烏暗暝》(臺北:九歌,1997)《由島至島》(臺北:麥田,2001)《土與火》(臺北:麥田,2005)評論:《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1996)《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元尊文化,1998)《謊言或真理的技藝》(臺北:麥田,2003)《文與魂與體:論現代中...
一枕槐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車甚劣,左右親使御僕,遂無一人,心甚歎異。生上車,行可數里,復出大城。宛是昔年東來之途,山川原野,依然如舊。所送二使者,甚無威勢,生逾怏怏。生問使者曰:「廣陵郡22>何時可到?」二使謳歌自若,久乃答曰:「少頃即至。」俄出一穴,見本里閭巷,不改往日,潸然自悲,不覺流涕。二使者引生下車,入其門,升自階,己身臥於堂東廡之下。生甚驚畏,不敢前近。二使因大呼生之姓名數聲,生遂發寤如初。見家之僮僕擁篲23>於庭,二客濯足於榻,斜日未隱於西垣,餘樽24>尚湛於東牖。夢中倏忽25>,若度一世矣。生感念嗟歎,遂呼二客而語之,驚駭。因與生出外,尋槐下穴。生指曰:「此即夢中所驚入處。」……時生酒徒周弁、田子華,並...
匿病不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理會。又過了十天,扁鵲又謁見桓公,說:「君主您的病現在蔓延到腸胃了,不醫治病情會更加嚴重。」蔡桓公依然不理他,心裡更加不高興了。又再過了十天,扁鵲看了蔡桓公一眼,轉身就走,於是桓公派人去問扁鵲原因。扁鵲回答說:「疾病在皮膚時,熱敷就可以治好;侵入到肌膚時,用針灸就可以醫好;等侵入到腸胃時,吃幾服湯藥就可以根治;可是一旦蔓延到骨髓裡頭,那就要神仙才管得了,我已沒有辦法醫治了。」五天之後,蔡桓公覺得身體不舒服,派人去請扁鵲,但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也就病死了。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諱疾忌醫」,指不承認有病,害怕去治療,可用來比喻問題本小不予處理,終致無法收拾;亦用來比喻掩飾過失而不願聽人規勸...
視死如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死亡當作依然生存著。形容勇敢不怕死。《漢書.卷四九.鼂錯傳》:「故能使其眾蒙矢石,赴湯火,視死如生。」
清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女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庭院四周的短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何道就乘此機會,走到女牆邊,月亮去處,假意解手。」《紅樓夢》第一○二回:「便從前年在園裡開通寧府的那個便門裡走過去了,覺得淒涼滿目,臺榭依然,女牆一帶都種作園地一般,心中悵然如有所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