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1.10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撲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倒在地上。《三國演義》第七回:「紹以鍪撲地,大呼曰:『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
死心搭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死心塌地」。見「死心塌地」條。01.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是他拂茶客青山沽酒旗,伴著我死心搭地。」02.《水滸傳》第一六回:「劉唐揭起桶蓋,又了半瓢吃,故意要他們看著,只是叫人死心搭地。」 
渾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傳為堯舜時四凶中的驩,為人不分是非、善惡。見《左傳.文公十八年》。後用以指冥頑糊塗、不開通。也作「渾沌」。
耳旁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耳邊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耳邊風」指吹過耳邊的風,出自唐代杜荀鶴〈贈題率寺閑上人院〉詩。詩中「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邊風」意思是:人活到百歲已經快到生命的盡頭,這時頭髮老早白得像雪,對塵世間任何事情都像吹過耳邊的風一樣,毫不關心。後來「耳邊風」被用來比喻對所聽到的事毫不關心。如元代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那妮子閒言長語,我只做耳邊風。」意指對於別人的閒言閒語,當作耳邊風,不放在心上。另外又可作「耳旁風」,例如《紅樓夢》第八回:「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麼他說了你就依,比聖旨還快些!」意思同「耳邊風」。
膽驚心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表去探視。於是世尊要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率天宮為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夠改派別人去。」原文的「膽戰心驚」就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後來「心驚膽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如《西遊記》第一○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
眼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中、眼裡面。《紅樓夢》第六三回:「你太眼裡沒有奶奶了。回來告訢爺,你吃不了著走。」
膽氣橫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具膽識,氣概非凡。見「老氣橫秋」條。01.元.袁士元〈清平樂.鼇波萬里〉詞:「世家元在鍪。少年膽氣橫秋。自此將軍一步,會看談笑封侯。」
兵無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用來禁暴除害的,不是用來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後來「兵不血刃」被用來指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或用來比喻輕易得勝。
班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妓院的俗稱。《續孽海花》第三一回:「老實說,俚篤班子裡,有點面子格,倪才認得公堂浪,巡捕房裡,上下中三等,倪才得轉格。」
心驚膽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表去探視。於是世尊要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率天宮為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希望世尊能夠改派別人去。」原文的「膽戰心驚」就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後來「心驚膽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如《西遊記》第一○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