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欽遜,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於紐約,是一位享譽國際的舞譜家,教育家,最初她在英國尤斯雷德(Joose-Leeder)學校第一次接觸了舞譜,爾後,她開始研究許多歷代留下的舞譜系統,這也是激發她探討及比較這些舞譜系統的開始。欽遜的研究不侷限於舞譜,她更進一步的研究芭蕾舞、現代舞及傳統舞蹈,她曾是舞譜局〔見Dance Notaion Bureau〕主任;也是創辦人之一。創辦舞譜局的宗旨希望能藉由舞譜之使用,能追求舞蹈藝術更高境界,欽遜於1962年嫁給舞蹈史學家伊佛(Ivor Guest)之後,便開始針對22種舞譜系統的重點作研究,並加以比較整理、記錄。她的作品有:芬妮.愛斯勒(Fanny Elssler)的《帽舞》...
Ann Hutchinson Guest《Dance Notation: the Process of Recording Movement on Paper》1983.
普拉西斯,理哲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舞者、教師及芭蕾大師,他生於俄國拉脫維亞的里加(Riga),畢業於里加拉脫維亞國家芭蕾舞學校(the Latvian National Ballet School),1920年應聘於里加國家歌劇院(the Riga National Opèra),很快地成為該舞團的首席男舞者。他所演出的舞劇有《天鵝湖》(Swan Lake)、《雷蒙達》(Raymonda)、《柯比莉亞》(Coppelia)、《唐吉訶德》(Don Quixote)、《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仙女們》(Les Sylphides)等舞劇。在《伊勒嘉》(Ilga),《史卡拉慕恰》(Scaramou...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Jacqueline Challet-Haas《Terminologie de la Danse Classique》1987、Barbara Noami & Cohen-S...
利薩卡;小歌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名。或稱「Gallisekka」,是印度中世紀時期,由職業藝術家巡迴團所演出的一種輕鬆歌劇或音樂劇;劇團成員有七、八位至十位舞蹈女演員,以及一位男經理。在爪里奧省(Gwalior State)的巴格(Bagh)洞窟(該處從前為一座佛寺,鼎盛時期約在八至十世紀),壁畫上記錄著兩個劇團,有一個劇團為六位表演者,另外一個為七位,全都穿著精心設計的服裝,一面唱歌,一面愉快地演奏鼓、鈸和其他樂器。他們的表現,似乎意味一個世俗的主題,並未顧及宗教立場,和尚們殷勤款待,讓每個巡迴團得到滿足又愉悅的一晚。壁畫雖提供了一些輪廓,不過缺乏真實的衣服色彩。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格爾,邊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生於瑞典的馬蘭摩(Malmo),畢業於斯德哥爾摩大學,曾任作家、舞評家、電視節目製作人、博物館館長與瑞典各種藝術團體的經理與經紀人,1944-1946年擔任瑞典舞蹈協會(Swed. Dance Association)主席,1947-1949年任巴黎國際舞蹈資源協會(Les Archives internationales de la danse)秘書長,1952年為斯德哥爾摩舞蹈博物館(the Stockholm Dance Museum)館長,歷任卡雷娜.亞雷基金會(the Carina Ari Foundation)司庫、秘書長與主席,同時也是許多團體的舞蹈顧問,為推廣瑞典舞蹈的...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Ed by 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snce Encyclopedia》1936 & 1961.
拉卓爾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薩克族民間舞蹈。流傳於新疆的伊犁、木壘、巴里坤等薩克族聚居區。《拉卓爾噶》為薩克語,漢譯為《黑走馬》。每逢薩克的肉孜節、古爾邦節、那吾魯孜節等喜慶活動或親友相聚娛樂時表演。形式自由,互邀起舞,男女老幼均可參加。動作多即興發揮,表現薩克人民的勞作生活。每當由兩名男子表演時,常一人飾馬,一人飾騎手,模仿駿馬奔跑的各種神態。兩人配合默契,表演詼諧風趣,情緒歡快。該舞動作中肩和腰部的協調扭動別具特色。伴奏音樂為傳統樂曲《黑走馬》,節奏為2/4 拍。由薩克民間彈撥樂器冬不拉伴奏。
萊姆特,菲利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舞者和編舞者。她出生於紐約,主要師從艾文.尼可萊(Alwin Nikolais),並加入他的舞團,直到1969年,始終是該團首要舞者之一,也曾和莫瑞.路易斯(Murray Louis)的舞團合作過。1969年後她自組舞團,編創無數,也在紐約大學擔任編舞教學的工作。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
愛達喜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內蒙古呼倫貝爾 鄂溫克族聚居區。《愛達喜楞》鄂溫克語,漢譯為《野豬搏鬥舞》。鄂溫克人在長期狩獵生活中,觀察到野豬的生活習性,便在勞動之餘模擬牠們的神態,以此來自娛取樂。早期表演時,舞者身穿毛朝外的 皮大衣,臉抹白粉,化裝成野豬模樣,邊舞邊呼叫吼么!吼么!參加人數不限,二人為一組。舞時,二人相對,步步逼近,又突然閃開交換位置,繼而相互撕打、搏鬥。配合著粗獷、高亢的呼號,形像逼真、生動。現在,野豬形象的模擬動作已淡化,增強了娛樂性。每當年節、喜慶聚會時,是鄂溫克人必跳的一種舞蹈。表演者為男子,著獵裝,舞蹈動作剛勁、質樸。富有濃重的原始狩獵色彩。
貝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這是居住在距西非廷布圖(Timbuctoo)數哩遠的岩窟山地原住民舞蹈,許多舞蹈方式是以傳奇與歷史事件的默劇演出。演出服裝式樣是相當的格式化,使用色彩鮮明的高狀頭飾,有些則掩蓋了臉部。一些舞者戴著木製的鱷魚盔,並有幾呎高的十字裝飾,以現代藝術為主題。象徵的假面以代表祖先或敵人;也有許多動物的樣式,包括羚羊、土狼、或兔子等。敵對的標爾人(Peuhls)則用接近棕色的網狀物覆蓋臉及頭部以作為標記,但留有眼洞,輪廓為白色的外框。舉例如桑城(Sangha),在大批群眾進入公眾廣場前,舞蹈在完全晝光中舉行,並發射步槍。舞蹈季節約在一月,主要的默劇題材是有關貝族祖先及他們在西非流浪的古老歷史故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氏硬皮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9~10;臀鰭:Ⅰ, 7~8;胸鰭:16~18。縱列鱗 32~42;背鰭前鱗 17~22。身體細長,前部圓筒型,後部側扁,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 5.4~6.0倍。頭平扁,頭寬遠大於頭高。頭、頰部腹側具有許多肉質皮瓣。第二背鰭稍高於第一背鰭;尾鰭大且尖,呈矛尾狀,標準體長為尾鰭長的2.4~3.0倍;胸鰭長,末端延伸至臀鰭基部;腹鰭短,不相連癒合成吸盤狀,但有小而可見之基膜相連。體上部呈淡棕色,下部淺色;頭部眼後至頰部具1條黑褐色斜紋,項部具3~4條橫紋;體側散具許多不規則的黑褐色雲狀紋,第一背鰭下方的體側具1條黑褐色橫帶,第二背鰭下方的體側具2條黑褐色橫帶。胸鰭具黑褐...
馬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雄市鼓山(附錄-地名-舊地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