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感覺記憶SMS、短期記憶STM、長期記憶LT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感覺記憶3 短期記憶4 長期記憶5 記憶的歷程6 參考文獻 前言多重儲存模型,是根據多重儲存取向(multi-store approach),依據材料在記憶中所保持或儲存的時問長度,將記憶分為感覺記憶(sensory memory)、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與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三類。又因為此模型假設的分類模型中,特別強調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分開儲存,因此有時也稱雙重記憶模型(dual-memory model)。 感覺記憶感覺記憶也稱為感覺登錄器(sensory registers),是一瞬間極短暫的記憶,非常快速地保有每一種訊息的...
|
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造就、培養。如:「陶冶性情」。
|
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撫養、培養。如:「養育」、「教育」、「育幼院」。《易經.蒙卦.彖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詩經.小雅.蓼莪》:「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
凱勒(J._Keller)ARCS動機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ARCS理論基礎3 ARCS模式的要素4 ARCS模式的過程5 ARCS模式的特色 前言ARCS動機模式是凱勒(J. Keller)在1983年提出。以他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系統化設計模式為基礎,整合動機理論與相關理論所提出的動機模式。他認為傳統以來的教學設計對 學習者學習動機的關注太少,任何一種教學設計所發展出來的教材,若無法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或專注,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Keller期望ARCS 動機模式能提供教育工作者針對學生動機需求,確認與了解教學的設計策略,以激發學習動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與表現。 ARCS理論基礎Keller檢討當代系統化教學模式之後,將心理...
|
交互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又稱相互教學法,是帕利沙及布朗(Palincsar, & Brown, 1984)根據建構主義而發展的閱讀教學方法。目的是透過師生及同儕的對話和討論,訓練學生四項閱讀策略,以提高學生自我監控和理解文意的能力。 交互教學法四項策略(一)摘要: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所理解的內容的要點,從中反思能否理解文章的要點。(二)提問:要求學生就文章中重要的概念提出問題,自我檢視能否掌握文章的內容重點。(三)澄清:要求學生解決閱讀時所遇到的困難,使他們能了解文章的意思。(四) 預測:要求學生就已有知識及所知道的部份內容,確認「線索」,推測下文的內容,...
|
薰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長期的接觸使人逐漸受到好的影響。[例]讓孩子從小接受藝術的薰陶,可以培養良好的氣質。
|
教學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評量(instructional evaluation)指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加以分析處理之後,再根據預定之教學目標給予價值判斷的歷程。以下有各種不同評量模式的簡單說明。(一)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1.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evaluation):是用於教學歷程中途所實施的,在性質是相當於現在中小學的段考。它的目的,對教師而言是藉此獲得教學歷程中連續性的回饋,隨時知道學生們學習的成敗情形,據以做為隨時修正自己教學策略的參考。2.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evaluation):是用於教學結束後的評量,在性質上相當於現在中小學所舉行的期末考試。它有兩個目的:其...
|
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培養、教育。如:「陶鑄性情」、「熏陶」。
|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防衛機制亦同於心理防衛機制、心理防衛、自我防衛機制(Self-defense Mechanism)、防衛機制、防衛機轉等指稱。其為心理學名詞,最早見於佛洛依德(Freud)的文章《防禦性神經精神病》(The Neuro-Psychoses of Defence,1894)。美國Vaillant將其羅列的28種心理防衛機轉分為四類:精神病的防禦機轉、不成熟的防禦機轉、神經症性防禦機轉及成熟的防禦機轉。但是分類與分組的標準不明確,同一防衛機轉,不同學者可將其列入不同類別與級別。在精神分析的理論中,心理防衛機轉是指「自我(ego)」的心理防衛作用,當人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用來應付挫折與不安的適...
|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蘭克福學派」,他與現象學、結構主義構成歐洲三大哲學思潮,這一學派在教育上重視溝通、知識所引導的興趣、培養成熟的人,並利用大眾傳播媒體達到教育的目的。 批判理論起源於1929年德國法蘭克福所成立的社會科學研究所。當時該所主要成員有霍克海默、阿多諾與馬庫色,他們的理念雖未完全相同,但卻是一致對傳統作嚴厲批判。法蘭克福學派是批判馬克思主義最力者,批判理論的後設理性雖不排斥人性的物質面,但主張人性並不是以物質為基礎,而是在自然、社會與自我三個生活面向中顯現出來。(陳嘉陽,2012) 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引自陳心怡,2001)...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