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3.59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人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千篇,猶一體耳。」 〔注解〕 (1) 其源出於王粲:指張華的詩根源於王粲。 (2) 興託不奇:意指內容平凡。興託,即興情寄意。 (3) 妍冶:指文字華美。冶,音|ㄝˇ。 (4) 曩代:前代。曩,音ㄋㄤˇ。 (5) 疏亮之士:通達有識之人。 (6) 風雲氣少:風雲慷慨之氣太少。 (7) 謝康樂:謝靈運(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
千篇一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千篇,猶一體耳。」 〔注解〕 (1) 其源出於王粲:指張華的詩根源於王粲。 (2) 興託不奇:意指內容平凡。興託,即興情寄意。 (3) 妍冶:指文字華美。冶,音|ㄝˇ。 (4) 曩代:前代。曩,音ㄋㄤˇ。 (5) 疏亮之士:通達有識之人。 (6) 風雲氣少:風雲慷慨之氣太少。 (7) 謝康樂:謝靈運(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
千手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千篇,猶一體耳。」 〔注解〕 (1) 其源出於王粲:指張華的詩根源於王粲。 (2) 興託不奇:意指內容平凡。興託,即興情寄意。 (3) 妍冶:指文字華美。冶,音|ㄝˇ。 (4) 曩代:前代。曩,音ㄋㄤˇ。 (5) 疏亮之士:通達有識之人。 (6) 風雲氣少:風雲慷慨之氣太少。 (7) 謝康樂:謝靈運(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
題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呂安在嵇喜門上題「鳳」字的故事,「鳳」字拆解為凡鳥,意指嵇喜乃凡俗之士,不可相善。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
有眼共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有目共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睹,看見。「有目共睹」原意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漢朝徐幹在《中論.卷上.貴驗》一文指出,做人說話要有信用。想要別人信任自己,則要少說多做,確實履行自己所說過的話。時日一久,事情就變得顯明;事實顯明,則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有耳朵的人都聽的到,豈可用不實的言辭騙人!後來「有目共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事實極為明顯,眾所周知。如元代李翀《日聞錄》:「日月東出而西沒,有目者所共睹。」是說太陽和月亮從東邊出來西邊落下的自然規律,極為明顯,眾所周知。
飄風吹馬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耳東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馬耳東風」原作「東風射馬耳」,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瞬間消逝。見於唐代詩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典源節錄的大意: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就像東風吹過馬耳,瞬間消逝無蹤,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亦可省作「東風馬耳」,例如:宋代詩人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一○首之八:「栗里歸來窗下臥,香山老去病中詩。東風馬耳塵勞後,半夜雞聲睡熟時。」而「馬耳東風」則見於宋代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詩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絕色,無人誰與為容。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耳東風。」指的...
千幅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千篇,猶一體耳。」 〔注解〕 (1) 其源出於王粲:指張華的詩根源於王粲。 (2) 興託不奇:意指內容平凡。興託,即興情寄意。 (3) 妍冶:指文字華美。冶,音|ㄝˇ。 (4) 曩代:前代。曩,音ㄋㄤˇ。 (5) 疏亮之士:通達有識之人。 (6) 風雲氣少:風雲慷慨之氣太少。 (7) 謝康樂:謝靈運(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
打脊匹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罵人的話。意指對方是該打的囚徒。《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一》:「把瓦懺,著手掇,道打脊匹夫莫要躲。」也作「打脊魍魎」。
遮道挽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阻擋在道路中間,不忍讓他離去。意指百姓愛戴賢明長官,不忍讓他離開此地的表示。如:「縣長十分清廉,愛民如子,期滿卸任時,縣民遮道挽留,場面令人動容。」
既不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語助詞,無義。既不沙,意指不然、若不是這樣。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折:「莫不是春光明媚,既不沙可怎生有梨花亂落在這滿空飛!」明.朱權《卓文君》第二折:「知他是人耶鬼耶?既不沙,猛聽的花陰下暗咨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