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雙翅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翅發達,後翅變為平衡棍,口器便於吸收或舐食的昆蟲類。如蠅、蚊等。也稱為「二翅類」。
|
臺灣刺翅天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色為黑色,腹面覆蓋著灰白色的微毛,翅鞘上則覆蓋著黃灰色的微毛,翅鞘表面具有數列由小黑點所構成的縱紋,翅鞘中央具有黑斑,雌蟲的觸角長度略超過翅鞘末端。
|
褐緣透翅天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黑邊透翅天蛾,日行性,成蟲訪花,體型小,前後翅透明,翅脈呈黑色清楚易見,前後翅外緣區有黑色鱗粉呈深色寬邊帶,腹部覆蓋黃褐色毛,於中國、台灣、日本、韓國、西伯利亞有分布。
|
狹翅弄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狹翅挵蝶 Isoteinon lamprospilus formosanus 翅底色黃褐色,後翅腹面具9個白色斑且外圍有細微黑框,後翅背面褐色無斑紋,前翅背腹兩面皆有7個大小不等的白斑,雌蝶體型較大,白斑較發達,其餘與雄蝶相似。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芒草、台灣蘆竹、五節芒、台灣芒、求米草、白茅等。雌蝶將卵產在日照充足的寄主植物葉面,幼蟲孵化後吐絲將葉緣捲成桶狀的蟲巢,最後在裡面化蛹。成蟲常在林緣花叢訪花、吸水或吸食動物排遺。成蟲全年出現,主要發生在3~9月,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另外在日本南部、中南半島南部以及華南東部也有亞種分佈。
|
狹翅黃星弄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狹翅黃星挵蝶 Ampittia virgata myakei Matsumura, 1910 翅表底色為黑褐色並具橙黃色斑,前翅亞外緣橙黃色斑呈現不連續狀,後翅亞外緣則有數個弧狀排列的橙黃色斑。翅腹面為黃褐色,前翅亞外緣近前緣處有橙黃色斑。雄蝶前翅背方具一黑色性斑,可藉此性徵來辨別雌雄。幼蟲食草為禾本科芒屬的白背芒及五節芒等,雌蝶將卵產於寄主新葉面,幼蟲孵化後會造蟲巢棲身,在光線昏暗時出來取食,最後在蟲巢內化蛹。成蟲發生在7月左右,行動敏捷,常出現在草地、山路或溪旁,吸食花蜜、溪水或動物排遺。除台灣外,也分布在中國東南部。
|
雙鉤異翅長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6-13mm,寬2-3.5mm,長圓柱型。體呈紅棕色至棕黑色。前胸背板似帽,套住頭部,因此無法從背面看到頭部。前胸背板前半具數排齒狀小突起,基部兩側呈尖凸狀。
翅鞘幾呈管狀,最後1/10處陡地向下彎,包住腹部,形成翅鞘截面。兩性二型。 雄性於翅鞘截面上端內側具一對內彎的鉤狀突起,鉤突外側各具一較小的鈍狀突起。雌性翅鞘截面的鉤狀突起退化成鈍狀突起。
|
紅翅扁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3.0-15.7 mm;全身呈黑色但翅鞘紅色。前胸背板兩側凹陷,表面具明顯的點刻(punctures);點刻在兩個凹陷中間會消失,而在凹陷上比較明顯,側緣具一些短的刺毛;翅鞘具微細點刻,點刻覆蓋著蠟,端部具一些長的刺毛。
|
中華薄翅天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白痣廣翅蠟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頂前緣寬為中長的11倍,缺中脊,前額最寬處為中長的1.4倍,具三脊起,前額端寬與基寬之比為1:1.9,口吻長達中足轉節且端節與亞端節之比為1:1.1,具單眼,前胸背板具中脊,前翅為延長的三角形,後足脛節具2側齒及7端齒而第一跗節具9-10端齒,一般體色黑色除了足為深褐色,前翅不透明為黑色且具有三角形白色斑紋,後翅淺黑色,雄蟲體長(含前翅)為13.8-15公厘,前翅長為12-14公厘,雌蟲體長(含前翅)為15-16公厘,前翅長為14.5-15公厘,雄性生殖器之尾節相當小,端部尖,把握器立於中央,陽具粗短,陽莖具3突起,把握器長為寬的2.5倍且基背端具尖銳突起,雌性生殖器之尾節非常大,尾突立於中...
|
青銅長角短翅天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色為黑色,翅鞘上具有黃褐色的橫長紋,各足為具有光澤的黑色,中、後足腿節的基部呈黃色,觸角長度有超過翅鞘末端,約為體長的2倍。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