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4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萍水相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萍水相逢」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據《全唐文.卷一八一.王勃》引)遙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罇;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盼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1>難越,誰悲失路之人2>;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注解〕
(1) 關山:關隘與山峰。比喻路遙遠或行路的困難。
(2) 失路之人:指迷路的人。
|
怒目而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發怒而圓睜兩眼瞪視對方。《三國演義》第三回:「時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澟澟,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隋唐演義》第七三回:「太后怒目而視,別了三思回宮。」
|
桃花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
鐵馬金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金戈鐵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金戈鐵馬」係由「金戈」及「鐵馬」二語組合而成。
「金戈」見於南朝齊.謝朓〈為皇太子侍華光殿曲水宴〉詩,文中形容皇太子舉辦的宴會十分盛大,鼓上的翠葆隨風飄揚,而隨從們手持的金屬戈也在太陽下熠熠發光,看來十分威武。
「鐵馬」見於南朝梁.陸倕〈石闕銘〉,文中用披掛著裝甲的戰馬成群結隊,朱紅色的軍旗飄揚綿延萬里,來形容軍容的浩大雄壯。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金戈鐵馬」,用來形容戰士的雄壯英姿。亦用來比喻戰事。如《舊五代史.卷六○.李襲吉列傳》:「毒手尊拳,交相於暮夜;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時。」是形容戰爭。而宋.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詞:「想當年,金戈鐵...
|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祭祀的責任,遠古時領導者為大祭司政教合一的特色仍然存在。此說對帝王的吸引力是只要人民安居樂業,四時風調雨順,其政權便相當鞏固了。對儒者而言天人感應說最美妙之處是將人事時地皆聯繫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一個政權如何得到天命?其帝王必能上事天下養民。而事天不僅僅只是要注意依時祭祀,這依時祭祀所得來的風調雨順是養民最基本的條件。董仲舒繼承孟子的說法將民心與天命結合在一起。得民心者得天命,失民心者失天命。可以說民心是天命形於下的一面,而天命是人心...
|
倒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追溯、回到從前。[例]走進這家復古風格的餐廳,時光好像倒退幾十年,讓人猶如置身昔日的臺灣農村。
|
同舟而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乘一條船,合力渡河。語出《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後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共圖解救。《後漢書.卷四三.朱暉傳》:「共輿而馳,同舟而濟,輿傾舟覆,患實共之。」也作「同舟共濟」、「同船濟水」。
|
沒來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端、沒有理由。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你好沒來由,遭他毒手,無情的棍棒抽。」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分明是你過犯,沒來由把我摧殘。」也作「沒來頭」、「沒來歷」、「沒來回」。
|
豐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作物收成富足的年頭。[例]今年風調雨順,家家戶戶慶豐年。
|
鐵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披甲的戰馬。形容強悍勇猛的騎兵。《南齊書.卷四八.孔稚珪傳》:「一則鐵馬風馳,奮威沙漠。」宋.劉辰翁〈柳梢青.鐵馬蒙氈〉詞:「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也稱為「鐵騎」。
2.掛在屋簷下,用鐵片做成的裝飾品,風吹時叮噹作響。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莫不是鐵馬兒簷前驟風。」《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蟋蟀悲鳴,孤燈半滅;淒風蕭颯,鐵馬叮噹。」也稱為「風鈴」。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