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2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逆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攝影的技巧手法。由於背光的被攝物會因為光影的作用,在其物體周圍產生邊緣光的現象,使被攝物呈現出的畫產生深度,更具視覺效果。
遞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將罪犯押解到遠地,由沿途官府遞相負責傳送,故稱為「遞解」。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五二齣:「他在眾官前,怕俺寒儒薄相,故意不行識認,遞解臨安,想他將次下馬,提審之時,見了春容,不容不認,只是眼下恓惶也。」
逆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著風。如:「逆風前進」。《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一路又遇逆風,走了四五天,纔走到蕪湖。」
題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寫在書籍、碑帖、字畫等前的文字稱為「題」,在後的稱為「跋」,總稱為「題跋」。內容多為品評、鑑賞、考訂、記事等。今多指跋而言。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五.樂律》:「唐昭宗幸華州,登齊雲樓,西北顧望京師,作菩薩蠻辭三章,……今此辭墨本猶在陝州一佛寺中,紙札甚草草,予頃年過陝,曾一見之。後人題跋多盈巨軸矣。」《紅樓夢》第四二回:「你快畫罷,我連題跋都有了,起個名字,就叫『攜蝗大嚼圖』。」
肩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肩之上。《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肩頭上橫掮著一根尖匾擔,對一頭撞將去,將他的個高孝帽子橫挑在匾擔尖上。」
逆行倒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亡於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1>曰:「為我謝申包胥2>曰:『吾日莫3>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秦不許。包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 〔注解〕 (1) 伍子胥:?∼西元前664,名員,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因楚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故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以報父仇,並輔吳稱霸。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阻止,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
民族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族意識指一個民族的成員覺知其自身為該民族的一分子,體認其民族的地位,而願意與同民族的人結合在一起的知覺與概念。一個民族多由血緣、形態相近的人口組成,有共同的性格基礎,即行為科學所謂之「民族性格」(national character);民族性格表現於生活方式、語言、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等方
  一個民族的成員在社會化過程中,接受民族文化的薰陶,形成其「民族性人格結構」,與同族人有一種「吾儕感」的感情基礎,而對其他民族的成員則多少有「非吾族類」的感覺。一個民族的這種歸屬感與認同感特別強烈時,民族意識即堅強,民族精神亦隨之發揚蹈厲。倘若民族成員的同質性低,則有認同混淆的情形。
道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思想觀點4 評價5 註明資料來源 生平南北朝的高僧,翻譯家。本姓衛,常山撫柳(河北翼縣)人。十二歲出家,受僧侶的最高戒律,即具足後,二十四歲至業城(河南臨彰縣),成為佛圖澄的弟子。佛圖澄死後,道安因避戰亂,顛沛流離於翼、晉、豫一帶,後在襄陽、長安等地,總結漢代以來流行的佛教學說,整理新譯舊譯的經典,編纂目錄,確立戒規,主張僧侶應以「釋」,即釋迦牟尼為姓。其栽培了慧遠,慧持等高僧。 著作道安的著作共有二十餘種。不過大多是佛經的注解,篇幅很小,除了幾部是二卷本外,其餘皆為一卷本。如下:《陰持入注》、《大十二門注》、《放光般若折疑略》、《答法汰難》等四書,各為二卷。《光讚折中...
遮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阻擋。如:「口沒遮攔」。《三國演義》第五回:「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也作「遮護」。
氣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流動的空氣,稱為「氣流」;近地者稱為「風」。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