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秦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勤求賢士,得百里奚、蹇叔、丕豹、孫支等賢臣,助晉文歸晉。周襄王時伐西戎,開地千里,襄王命為西方諸侯之伯,遂霸西戎。在位三十九年。諡穆。春秋五霸之一。
眾人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常出現在共場合或傳播媒體中的人物,如政治人物、演藝人員、體育明星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詞。表示長度的單位。為法制單位「米」的俗稱。參見「米」條。
有土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國有土地、直轄市有土地、縣市有土地或鄉(鎮、市)有之土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署。《三國演義》第二四回:「即便開門相迎,接入廨,細問其故。」
王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官僚、貴族的子弟。《野叟曝言》第三三回:「到那時,來往都是些王孫子,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作「子王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玉皇大帝的別名。參見「玉皇大帝」條。唐.李白〈短歌行〉:「天見玉女,大笑億千場。」《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冥冥之中,天自然照察。」
2.泛稱天。如:「天不作美,好好的忽然下起雨來。」
民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能力」即民能行使其權利,擔負其責任(義務),而必須具備的某些特定能力。民能力的優劣與民個別或和他人共同參與團體事務管理(如意思決定、保護個人的利益、與他人溝通、作判斷)的品質,其有密切關係。民能力可從個人和社會兩方面來探討:個人方面的民能力指隨個人生長成熟所能發展的技巧、能力、動機及知識等,是以有能力的民在情況需要時,可以領導別人或有效地與別人溝通觀念;社會方面的民能力則關聯到團體的內部安排,容許或促進發展個人能力的限度,部分的政府組織或社會情況可能提供較多機會發展個人的能力。
  在美國的民教育文獻中,有兩分經過精心設計的方案,明確列舉一個民應具備的基本...
主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主人的尊稱。唐.韓愈〈詠燈花同侯十一〉詩:「更煩將喜事,來報主人。」也稱為「主人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宮中所用的器物。《周禮.天官.閽人》:「凡內人、器、賓客、無帥,則幾其出入,以時啟閉。」
2.有的器物。唐.白居易〈感興〉詩二首之一:「名為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