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65 ms
共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動聲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據《全唐文.卷五六二.韓愈》引)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吏得其職,賦入無所漏失,人安樂之,在所以富。公與人有畛域1>,不為戲狎2>,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 〔注解〕
(1) 畛域:範圍、界限。畛,音ㄓㄣˇ。田間分界的道路,引申為界限。
(2) 戲狎:嬉戲親近。
|
九品中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設小中正,州設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報大中正,核實後上報司徒,司徒再核,然後付吏部選用。晉、南北朝皆因襲其制,至隋始廢。
|
辨口如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太尉1>云:「郭子玄2>語議如懸河3>寫4>水,注而不竭。」 〔注解〕
(1) 王太尉: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晉臨沂人。以清談著稱,累官至司徒。西晉亡,投降石勒,後為石勒所殺。
(2) 郭子玄:郭象(西元252∼312),晉河南人。少有才學,好老莊,能清言。東海王越引為太傅主簿。曾為《莊子》作注。
(3) 懸河:傾瀉不止的河水,可指瀑布。
(4) 寫:音ㄒ|ㄝˋ,通「瀉」。〔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五○.郭象列傳》、晉.裴啟《語林》(據《北堂書鈔.卷九八.談講》引)
|
一毫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正不苟」、「臨財不苟」等等,都在指對事不輕忽、不隨便。推究「不苟」一詞,早就出現在《周禮.地官.大司徒》,是指對人民的十二種教化方法之一。古聖先王認為如果可以讓人民在祭祀時能夠養成恭敬的態度,對往者尊崇敬謹,則在面對在生的親人時,一定「不苟」,意思即是不會輕率隨便。為了強調語義,可在不苟前加上「一絲」,也就是「一點點都不馬虎」的意思。「一絲不苟」這句成語,當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用來形容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
|
八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晉武帝時,以安平王司馬孚為太宰,鄭沖為太傅,王祥為太保,司馬望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顗為司空,石苞為大司馬,陳騫為大將軍,合稱為「八公」。見《晉書.卷二四.職官志》。
|
德深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議4>,稱己德隆望重,既錄5>百揆6>,內外群僚皆應盡敬。於是公卿皆拜。于時軍旅荐興,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而元顯聚斂不已,富過帝室。 〔注解〕
(1) 元顯:即司馬元顯,生卒年不詳。晉司馬道子之子。
(2) 諷:暗示。
(3) 禮官:職官名。職司禮儀的官員。
(4) 下議:交給下面討論。
(5) 錄:登錄、任用。
(6) 百揆:總理國政之行政長官。
|
不發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動聲色」。見「不動聲色」條。01.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源)
|
安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定平和。《書經.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唐.孔穎達.正義:「司徒主國教化,布五常之教,以安和天下眾民。」唐.元結〈夏侯岳州表〉:「公能請正寬恕,靜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悅,為當時法則。」
|
神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鏡高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西京雜記》的記載,劉邦攻入咸陽宮時,尋獲寶物一方明鏡,它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也能鑑別人心正邪。秦始皇常利用它來照宮女,凡心膽慌張跳動的就殺死她。杜甫〈洗兵馬〉詩「司徒清鑒懸明鏡」句,正式用「懸明鏡」來稱許司徒李光弼,從此人們就以「明鏡(秦鏡)高懸」來比喻官吏辦事明察洞燭,執法公正嚴明。
|
三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徒、司馬、司空。《禮記.王制》:「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唐.孔穎達.正義:「崔氏云:『三卿者,依周制而言,謂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馬,兼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寇之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