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亞斯的教育改革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赫亞斯的教育改革計畫,指早期北歐人文主義學者(Humanist)赫亞斯(A. Hegius, c. 1433~1498)於荷蘭德文特學校(Deventer School)所從事的教育改革工作。赫亞斯曾於一四六五至一四九八年間擔任德文特學校的校長(Rector),憑其優越的實踐長才,使得這所由共同生活兄弟會(Brethren of the Common Life)宗教團體所興辦的學校獲得很高的聲譽,並成為荷蘭及鄰近日耳曼地區的人文主義運動中心。
  赫亞斯本人並非著名的學者,但他卻是一位偉大的教師。一百到四十歲時,他才在其友阿格里科拉(R.Agricola, 1443-14...
南希錐體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riosoma nancyae (Shen, 1998)
胸鰭發育完全。頭部佈滿小黑斑,其它部位則為12~14塊較大之黑色橫帶,有些橫帶呈∩型;口裂止於眼前方;後鼻孔無瓣膜;鰭條不分節。齒圓錐狀;上、下頜骨齒列前端3或4列,呈齒帶;前上頜骨齒不與鋤骨齒相連,鋤骨齒呈齒帶,前方較寬,後方較窄。背鰭起點在鰓裂之上方。脊椎骨數157。體長為體高15倍,頭長7倍;尾長為頭與軀幹1.3倍;頭長為吻長5.5倍;吻長為眼徑1.2倍;胸鰭為吻1.6倍。背、臀鰭上有許多黑塊斑且具白邊。體粗壯,眼大。尾部後端側扁。舌游離。肛門在體之前半部(43%~44%)。
台灣海域。
棲息於台灣東北與東部較深海域之砂泥底。
量少,無漁業之經濟價值。漁民以底拖網或籠具捕獲。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鰻亞目(Suboder Congroidei)
糯鰻科(Family Congridae),Conger Eels
本金星夜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8-19mm,頭部、胸部,胸部背方著生濃密豎立之灰藕色長鱗片束;前翅寬,頂角尖突,翅身橘紅色,中央具有兩個大而明顯的白色斑,後中線斜直線,後中線與亞外緣間區間參灰白色調;後翅暗褐色。無外觀近似種,辨識容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木棉科「貝」,落葉大喬木。掌狀複葉,小葉五至九枚,全緣或近頂端有疏齒。花白色,花瓣長橢圓形。蒴果,種子被棉毛,如木棉然。
志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古代舞蹈。「志」當為「士」,原指從事水軍的奴隸,後來成為安倍氏的職業軍人團的舞蹈名稱。根據正安三年大嘗會記的記載,此舞與《國栖》、《久米舞》《五節舞》曾一起在大嘗會中演出,穿褐衣者十人,手持矛與楯跳舞。在《歌舞品目》一書中則記載:一名《楯臥舞》,為亡佚舞曲,文正(1466-1467)以後斷絕,今已不傳。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阿巴亞喪禮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南蘇丹的阿巴亞族(Abika)哀悼逝世族人的一種儀式舞蹈。葬禮於黎明舉行,三十位婦女排成單行,環繞一棵大芒果樹而舞,她們穿著用森林樹木的枯蔓藤草編成的外套,其上塗滿厚厚的泥巴。伴奏的樂器是兩支長木製成的喇叭及嘎嘎作響的葫蘆,雖為葬禮伴奏,音樂的旋律卻是快活的。雖要表達「傷逝」,喇叭及響葫蘆所奏出的卻是急速輕快的拍子,以五種低音音符及像一種綿延無盡的樂句來表現。雙足舞著急動的雙踏步,悲悽之情即藉此單調重複的拖曳步來表現。葬禮舞持續七天,甚至當樂師們就寢後,婦女們仍徹夜舞著,全神專注於能使亡魂安息之事,當此之際,即使響葫蘆地嘎嘎聲也破壞不了此種氣氛。她們不僅哀悼死者的靈魂,同時也在此種專...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歐里尼,卡斯彼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於佛羅倫斯(Florence)卒於米蘭(Mi Lan),為義大利舞者、編舞家、舞蹈教師兼作曲家。出身於劇藝世家,最初隨其父習舞;1748年在威尼斯表演舞蹈,爾後在義國各劇院中獻藝。1758年赴維也納,深受希伏丁(Hilverding, 1710-1768)著作《戲劇芭蕾理論》(ballet d´action)之影響,1761為歌劇《唐璜》(Don Juan)編舞;1762年並為葛路克(Gluck)的歌劇《奧菲斯與尤莉提斯》(Orpheus and Eurydice)之首演編舞;其後繼續為葛路克的歌劇編舞,作品有《瑟米拉米》(Semiramid)與《亞歷山卓》(Alessandro)……...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龍恩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龍恩》是泰國南部回教徒省份的一種民俗舞蹈,約於二十世紀初由馬來族演員從印尼帶進泰國,跳舞時配上不同歌曲,而每首歌曲都有不同的舞步。《龍恩》原本為一種流行的印尼宮廷舞,美麗的仕女接受訓練後,在皇室宴會中與賓客共舞;起初是與一齣稱為《瑪永》(Ma Yong)的舞劇一起出現於泰國南部,而該舞劇乃由馬來族演員所引進的。此舞在《瑪永舞劇》中間休息時候演出,觀眾會被邀請參與跳舞,最後廣為流行,發展成泰國南部地區的民俗舞蹈之一。《龍恩》所跳的舞隨民俗歌曲而改變,基本上節奏相當像《森巴》(Samba),是由他和提琴奏出旋律,鑼和鼓敲出節奏,常用泰國回教徒方言唱出抒情歌曲,而且每首歌曲都分...
《The Regional Folk Dances of Thailand》1962.
打副葉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橢圓形。背、腹部輪廓相當。脂性眼瞼發達,覆蓋眼之後半部。上頜齒單列。鰓耙數(含瘤狀鰓耙)38-47。體被圓鱗,胸部完全具鱗。側線直走部始於第二背鰭起點至第3鰭條間之下方;稜鱗強,存在於直走部的全部。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鰓蓋後緣上方有一個黑斑,其上緣另有一白點。第二背鰭前方鰭條暗色,且具白緣;尾鰭黃色而具黑緣。本屬全世界計4種,過去有文獻記載台灣皆有產,唯經研究調查後發現其中A. melanoptera 的標本為A. para 之誤鑑,產地也不在台灣;而A. para 尚未採獲任何標本,故目前台灣僅紀錄二種,即本種及A. vari。
歇拉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舞蹈名;或指跳此舞蹈之女舞者。此舞為愛爾蘭的教堂舞蹈,由女舞者表演,有帶來好運道的魔力。亦有學者稱此舞為《沒藥枝舞》,因舞蹈時舞者揮舞著沒藥綠枝。此舞至激情處以搖「聖鈴」示眾,此為《格》(Jig ; Gig)的教堂形式。這種揮枝的象徵,在多處愛爾蘭教堂廊柱上皆雕有形像顯示。以「綠枝」為舞器之習慣,和五月節舞很相似。後來,時日變遷,竟也起用愛爾蘭並不種植之棕櫚葉為舞蹈時用。義大利過去也有類似之《歇拉娜格》,稱作《聖西西里亞》(Saint Cecilia),只是將舞蹈形式轉為音樂形式來表現。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