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兒童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自」導源於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十八世紀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興起以後,自然論的教育家,多將教育現象比擬成為自然的現象,認定控制自然現象變化的是自然律而不是人為的勢力。將此說轉移至教育現象的討論時,就會認為大多數教育上的作為,倘若是人為控制的,往往就會干預了教育上的自然成長,是故,教育活動中人為的干涉必須盡量減少。
  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的教育理論,開啟了近代西方兒童教育家注重兒童在教育歷程中有關自的問題;他呼籲成人不要將兒童視為大人的玩物,教育原則應從社會的、成人的原則改變為自然的原則。幼稚教育專家福祿貝爾(F.W.A. F...
知識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自既非是圖書館史具來的傳統,也沒有一定的條文或說法,乃是源自19世紀以來,美國圖書館學會陸續對相關情況所做的各種探討與聲明。在[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之中,有一款目探討知識自與圖書館事業之關係;而在[建立館藏](Building Library Collection)一書的附錄中(第5版,新版內已刪),亦有一部分以「知識自聲明」為標題。這兩個資料來源,亦可使圖書館員對此有相當概念。
  其實ALA的聲明(1971年6月25日為美國圖書館學會所採用)以及其後的幾分文件,都有同...
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今日民主國家稱共產國家以外的地區為「自世界」。
2.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般人士稱實行極權主義的德國、日本、義大利三個軸心國家以外的地區為「自世界」。
妨害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法以強力妨害他人自的行為。
體,分離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分析一個力學問題時,往往牽涉到很多的物體,為了便於分析起見,常在這些物體中,劃出一個或一群物體,使與其餘的物體分離,這些被分離的物體稱為自體或分離體。此外,並把被分離的物體所受的各個外力,一一的表出來,此而得出的各個有關的圖,稱之為分離體圖(free body diagram)。在處理力學問題時,分離體圖是少不得的。
職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自己的才能,服務於他人,取其報酬以謀生,而沒有一定的僱傭機關的職業。如律師、醫生等。也稱為「自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拘韻律、不限行句、長短的詩體,以自成章,而內容富於生命力為特色。創於十九世紀法國象徵派詩人。
吉布士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為G=H-TS,式中G為吉布士自能;H為熱焓(參見enthalpy);T為絕對溫度;S為熵(參見entropy)。當考慮涉及有化學反應時,一個系統若維持著固定溫度和壓力狀況下,則可用△G表示系統的可用能變化量,在反應進行中,(△G)T,P<0,亦即吉布士自能朝減少方向進行;而當達成化學平衡時,則(△G)T,P=0,G=常數。
充足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何一個事物如果沒有一個理就不能如其所是,充分理的探究主要始於萊布尼茲(G.W. Leibniz, 1646~1716)的學說:他主張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可能是於「機會」,特別是有明顯的可能選擇(Alternatives),猶如人所生存的世界和「鏡中的影象」(在其中左右相反)。如果兩個可能選擇者之間沒有充足的差異,也不能說是真正的可能選擇。就上帝創造世界而言,所創造的是這個世界而非另一個,就是有理的。充足理是萊布尼茲兩個主要思維規則之一,即是管制「事實的真相」(Truths of Fact);另一個稱為矛盾原理(The Principle of Contradiction),是管制...
(表)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種不同流體之交界面稱為自表面,如空氣和水的交界面及波動面、河口海水和淡水的交界面、大氣中冷空氣和熱空氣的交界面等。在含自表面的系統裡,任意一點的壓力條件及變化會影響到自表面的形狀,是一個重要的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另外在含自表面的系統裡,重力是主導流體變化的最主要因素。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