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亮第三次率軍北伐。蜀軍西向,取魏武都、陰平二郡而回。諸葛亮復任丞相。  在這一時期,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為引人關注的焦點。本來,他們兩人同受劉備託孤,共為輔臣。直到建興四年(226),兩人關係還比較好,諸葛亮在與孟達的信中環稱讚李嚴。但不久,李嚴寫信給諸葛亮,建議利用掌握朝政大權的便利,像曹操那樣進爵封王,接受「九錫」,這樣他也能撈到若干好處。諸葛亮對此非常生氣,在回信中狠狠批評了李嚴一通。不久,諸葛亮在即將伐魏前,調李嚴帶他所轄的二萬軍隊來鎮守漢中。李嚴卻討價還價,要諸葛亮從益州東部劃出五郡設立江州,讓他當江州刺史,致使...
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合乎一般常情的規律。如:「他的說詞前後矛,不合邏輯。」
欲速不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太祖就與大臣魏仁浦耳語道:「我想親自帶領軍隊去討伐北漢,你覺得怎麼樣?」魏仁浦認為北漢有契丹為後,宋朝軍力還不足以克之,於是便回答:「欲速不達。」但太祖並沒有聽從他的勸告,十月即率大軍北上,後來果然因為契丹派軍支援,導致宋軍無功而返。由這個歷史事件我們可以看出:進行一件事,在求快的同時也要能兼顧各種條件的配合,如此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
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喪失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能力。過度依順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內在的情感和外在的情感無法一致,這種矛又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也是人格發展的一大障礙。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認同英文關鍵字:Identification 參考資料鄭石岩著。心理分析與教育。1990初版。頁69-72。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調和鼎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宰相率領、協調官員,處理國政。宋.歐陽修〈又回富相公謝書〉:「三接之際,群心以安。出納樞機,雖為於要任,調和鼎鼐,當正於鴻鈞。始塞輿談,實非私論。」明.徐元《八義記》第一三齣:「趙身為正卿,調和鼎鼐,燮理陰陽。」也作「鼎鼐調和」。
抵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互相矛。如:「他的話前後抵觸。」也作「牴觸」。
包比(J._Bowlby)的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tuation)2 依附類型2.1 安全依附型(Secure attachment)2.2 焦慮矛型(Anxious-ambivalent)2.3 逃避型(Anxious-avoidant)2.4 紊亂型(Disorganized attachment)3 成人在戀愛關係中的依附 孩童對養育者的依附依附理論不單引領了「依附」作為一種心理社會性過程的關注,亦帶出大家對兒童發展的新認知。根據佛洛伊德理論,人在原慾(libidinal)的驅使下,對於不同物件的注視,會使先前的依附打破;若依附未能有效的打破,就會對人造成創傷...
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興趣,使學生願意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並能將學生的舊經驗與課程內容相連結,經由提問、定義問題與呈現矛的結果等方式,引出探討主題的方向。2.探索:學生參與活動,並給予足夠時間與機會進行探索任務,經由動手操作,建構共同的、具體的經驗。3.解釋:先請學生提出解釋,教師再以學生的想法為基礎,並運用口頭、影片或教學媒體等方式,對學生的解釋加以闡述確認,使學生能確實理解學科知識,再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教學流程。4.精緻: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能促使學生討論以及互相合作的學習環境,分享想法並給予回饋,以建構個人的理解。此外,此階...
誅心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趙不討伐弒君的亂臣賊子,而史官記載為趙弒君,後世稱此為「誅心之論」。見《左傳.宣公二年》。後指不問罪跡如何,僅就動機用心而加以譴責的言論。亦指深刻的言論或批評。《鏡花緣》第九○回:「那時他雖滿嘴只說未將剪子帶來,其實只想以手代剪。這個『撕』字乃誅心之論,如何不切!」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言猶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禦秦師。箕鄭居守。趙將中軍,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軍,先蔑將下軍,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為右。及堇陰,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則賓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復緩師,秦將生心。『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逐寇如追逃』,軍之善政也。」訓卒,利兵,秣馬,蓐食,潛師夜起。戎子,敗秦師于令狐,至于刳首。 ◎3《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冬十月,華登以吳師救華氏。齊烏枝鳴戍宋。廚人濮曰:「《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勞且未定也,伐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