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Rhynacus championi Huang, 199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紡棰形,雌性體長約116μm, 雄性未發現,硬皮板前葉缺乏,硬皮板網紋呈室狀,中線、臨中線完整,二者近似平行,背毛瘤及背毛缺乏,足部節正常,第一基節瘤及毛缺乏,羽爪為複形,粗狀,具八裂,後體部背板據一短中脊,側毛缺乏,性蓋具有約四條橫脊,棲息於菊花木(Bauhinia championi)葉背上,無明顯為害症狀,分佈於臺灣。此種與R. carolinensis(Keifer, 1940)相近似。
Isometopidea yangi Lin, 200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sometopidea yangi Lin, 2005,為學者林政行(Cheng-Shing Lin)於2005年發表於台灣昆蟲研究報告中之新種。本種屬於微小型盲椿,體長約 4.2 mm、寬度 1.7 mm,蟲體暗褐色細長橢圓形,身上覆有黑色綱毛狀毛。前胸背板有黑色條紋,其為暗褐色矩形有刻點,帶有黑色長毛,側邊區域狹窄有半透明的延伸。半翅鞘扁平些微高起有刻點,革臀部也有刻點。身體腹面為黃褐色,生殖器腹面為暗褐色。學名的命名是為了向臺灣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暨臺灣半翅目的主要研究學者 C. T. Yang 博士表示敬意。本種分布於臺灣,在台東有採到之記錄。
Taijutarus triangulus Huang et Wang, 200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ijutarus triangulus體呈梭形,雌性長152μm,硬皮板長41μm、寬54μm。硬皮板葉存在,硬皮板網紋中線及臨中線完整,彎曲,臨中線分叉向後,於基部2/3處與橫線相連,並延伸至側緣,橫線各具4條叉線朝向前端,於橫線中央具一個三角形小室,中線與臨中線間具有3條橫線,分別位於基部1/5處、1/2處、3/4處,亞中線消失。背毛瘤及背毛消失。足部節正常,爪末端呈球形,羽爪單形,具8裂,基節區域平滑,第1基節毛長6μm,Ct1-Ct1相距9μm,第2基節毛長18μm,Ct2-Ct2相距8μm,第3基節毛長18μm,Ct3-Ct3相距25μm。寄主植物為細圓藤Pericampylus...
Paradarisa chloauges chloaug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展翅長約 41mm;觸角絲狀,雄蟲者於腹側具有纖毛;頭部、胸部與前翅主色抹茶褐色;前翅寬,頂角稍鈍,前中線外弧,前中線與後中線於近前緣1/3段向外波曲較明顯,前中線外側具有寬暗色暈,亞外緣近前緣1/3段具有暗色斑,外緣各脈間具有黑色小點斑;後翅色調同前翅者,。外觀非常近似小橄欖花尺蛾(Paradarisa comparataria rantaizanensis),然該種於雙翅後中線外側各脈上具有黑色短斑。
Diptilomiopus leptophyllus Huang, 200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梭形,雌性體長約155μm, 雄性未發現,硬皮板具有前葉,硬皮板網紋為小室狀,形成前端10室,中間6室,後端2室的網紋,背毛瘤及背毛缺乏,前後足的膝節缺乏,前脛節毛及前腿毛缺乏,基節區域光滑,第一基節瘤及毛缺乏,羽爪為複形,具六裂,後體部背板有一不明顯脊起,側毛瘤及剛毛缺乏,性蓋光滑,棲息於薄葉柃木(Eurya leptophylla)葉背上,無明顯為害症狀,分佈於臺灣。本種近似於D. Loropetalis Kuang, 1986。
Cyclocynips tumorvirg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觀類似Cycloneuroterus uberis,然而從以下特徵可區分兩者:1.C. tumorvirgae頭前面觀可見頰區突出於複眼兩側且略有稜角,C. uberis頰區則呈圓弧狀;2.自頭頂俯視,C. tumorvirgae側單眼間的距離為側單眼-複眼距的1.2倍,側單眼-複眼距為側單眼長度的1.6倍,且為側單眼-中單眼距的2.0倍,C. uberis側單眼間的距離與側單眼-複眼距相等,側單眼-複眼距為側單眼長度的2.3倍,且為側單眼-中單眼距的2.0倍。
Rhithrogena ampl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之稚蟲與同屬之R. parva相當相似,可由下列形態特徵分辨:1.全身體色為黃棕色。蟲體明顯扁平。 2.頭胸部:頭的寬度約為長度的五分之三。,頭寬度比R. parva寬。右大顎磨區(molar)脊起區的寬度約為大顎磨區寬度的三分之二,比R. parva發達。小顎的櫛齒形狀R. parva不同。爪之頂端部和R. parva相比較為長且尖銳。 3.腹部:腹鰓相疊成吸盤狀。各鰓之葉狀部鰓緣皆鑲著細毛,鰓VII之絲狀部鰓絲數目少於10根。 4.卵:卵殼構造與R. parva非常不同,表面顆粒狀突起非均勻分布而是約10顆聚集成一群。 體長:老熟稚蟲,雄蟲:8.36-11.89mm。雌蟲9.25-12...
Bambusiphaga baker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頂亞中長為基寬的1.7倍,端緣中央凸出,前額中長為最寬處的2.4倍,最寬處位於端寬,側脊近乎直,中脊簡單,後唇基基寬稍超過端寬,口吻長達中足轉節,端節稍短於亞端節且長為寬的1.4倍,觸角稍超過前額頭盾縫,第一節長超過寬且與第二節長之比為1:3.2,前翅端部窄圓,雄蟲尾節環狀,側端角各具一長突起,陽具之陽莖呈管狀,把握器稍長且平行,端部圓尖,長翅型雄蟲體翅長為3.53±0.08公厘,前翅長為2.85±0.05公厘,長翅型雌蟲體翅長為4.01±0.08公厘,前翅長為3.28±0.08公厘。
Cerastis griseiorbis的頭部及胸部為深紫灰色,並摻雜了深巧克力棕色,前額區及領節帶白灰色,腹部顏色更淡更呈灰色且缺少背面的飾毛。雄 蟲之觸角為細的鑲毛狀,雌蟲則為絲狀。前翅相當地短,頂角尖銳呈三角形,翅外緣微向頂角下方凹陷。前翅底色為深紫灰色,外緣及中央區域部分地佈滿巧克力棕色。後翅為灰棕色,邊緣區域略黑,盤狀斑點很明顯,小月半狀紋及橫線較暗。本新種與C. violetta(Boursin, 1955)關係相當接近, C. griseiorbis身體較細長,體型較小,前翅花紋更為明確,圓形紋癒合、大且圓並充滿典型的淺灰色。這兩個種的雄性生殖器容易區分。本種棲所及生態尚不清楚。...
Neoidioscopus chingmeius 體色黃棕色;複眼暗棕色,頭頂在前緣具棕色斑紋;顏面乳白色,前頭楯棕色,後頭楯中央棕色;前翅棕色,爪脈區為黃綠色;前胸背板在複眼後方棕色。N. chingmeius 與東方區之 Busonia 部分種類有些相似,但 Busonia 屬之種類前翅具三角端室,且生殖器構造不同。而 N. chingmeius 的顏色則與台灣 Idiocerinae 亞科之其他種類則完全不同。截至目前為止,本種之寄主植物及相關生物學資料仍未知。本種敘述引用Huang & Maldonado (1992) 之文獻。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