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284 ms
共 23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通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精通曆法。《宋史.卷八二.律曆志》:「恐書成所差或多,見譏能者,乃詔諸道訪通曆者。」
|
達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孝、最大的孝道。《禮記.中庸》:「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明史.卷一九六.列傳.方獻夫》:「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周公追王太王王季,子思以為達孝。」
|
摩頂受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父用手摸著要求出家者的頭,並為之授戒。《水滸傳》第四回:「長老用手與他摩頂受記,道:『一要皈依三寶,二要歸奉佛法,三要歸敬師友,此是三歸。』」也作「摩頂受戒」。
|
吊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汲取井水的桶子,因用繩索吊上、垂下,故稱為「吊桶」。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折:「你似個吊桶,我似個井,這吊桶常落在井裡。」《水滸傳》第二一回:「我這道吊桶落在井裡,原來也有井落在吊桶裡。」
|
報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報、稟報。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祗候人門首看者,若有人來時,報伏我知道。」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一折:「張千報伏去,道狀元來了也。」
|
吞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傳統雜技之一。表演者將長劍直插入喉嚨,循食道,抵胃。《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梁有長蹻伎、擲倒伎、跳劍伎、吞劍伎,今並存。」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二.藝能.雜戲》:「雜戲之技,層出不窮,如立竿、吞劍、走索、……一時難以盡記。」
|
導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運氣息。一種古代養生術。漢.王充《論衡.道虛》:「道家或以導氣養性,度世而不死。」
|
屯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負責管理屯田事宜的機關。《金瓶梅》第七八回:「吳大舅道:『蒙姐夫抬舉,年即任便到了,上下人事,倒也都周給的七八,還有屯所裡未曾去到任。』」《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陝甘總督升允則請於陝西募水利新軍左右兩旗,將來撥歸屯所,授地使耕,藉廣屯政。」
|
豆秸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豆萁燒剩的灰,色白。比喻雪。宋.蘇軾〈岐亭道上見梅花戲贈季常〉詩:「野店初嘗竹葉酒,江雲欲落豆秸灰。」
|
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路。《儀禮.既夕禮》:「唯君命止柩於堩,其餘則否。」《禮記.雜記下》:「非從柩與反哭,無免於堩。」漢.鄭玄.注:「堩,道路也。」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