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驚蛇打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打草驚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宋朝鄭文寶所著的《南唐近事》一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王魯,南唐人,生卒年不詳,曾任當塗縣的縣令。他在任上時,貪汙收受錢財。有一天,他在府裡批示案件,其中有一個案件是地方百姓聯名控告主簿貪收賂。王魯看了嚇一跳,事實上收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於是在卷宗上批示:「你們雖然只是用棍子打草叢,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叢中的蛇,已經有所警惕。」這件事一經傳揚出去,成為好事的人取笑批評的話柄。後來「打草驚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曹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2~1938)字仲珊,河北省天津市人。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清末任第三鎮統制,民國由直魯豫巡閱使選為大總統,旋失勢去位。
祭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祀之一。古於夏祭,漢改臘祭,民間則習於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祀灶神,賂灶神在天帝面前多加美言,以求來年好運。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二.五祀》:「夏祭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養也。」宋.蘇軾〈初到杭州寄子由〉詩二首之二:「莫上岡頭苦相望,吾方祭灶請比鄰。」也稱為「祭灶神」、「祀灶」。
專思致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專心致志」。見「專心致志」條。01.清.葉矯然《龍性堂詩話初集》:「涇陽雷伯籲云:『詩文不專思致慮,則不能工,一專思致慮,則此中憧憧擾擾,比一切聲色貨更甚,故詩文之累心不少。』」
買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財物賂人,而請託他做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就是被他見了破綻,只消求告他,買囑他,要他不洩漏罷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父親和他涉了訟,他買囑知縣,將我父親斷輸了,這是我不共戴天之仇。」
弄法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例,他們為了追求個人財富,舞弄文字技巧歪曲擾亂法律條文,盜刻印章偽造文書,不怕刑罰加身,只為貪圖他人賂的豐厚錢財。後來「舞文弄法」被用來指舞弄文字技巧,歪曲法律條文。如南朝梁沈約〈授蔡法度廷尉制〉:「州郡姦吏,恣其取捨,舞文弄法,非止一塗。」,指出州郡的姦吏任意妄為,玩弄文字以擾亂法律秩序。
買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選舉中,候選人為求當選,以財物賂選舉人的行為。如:「政府決心辦好選舉,正全力查察選,以杜絕買票歪風。」
壞法婪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貪贓枉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貪贓枉法」原作「貪贓壞法」。贓,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貪贓枉法」表示為了貪圖非分之財,而做出違法犯紀之事。過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為了收受賂,而破壞法律。古代的官員是社會上少數擁有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他們品行不端,貪圖不義之財,濫用國家給予他們的權力,自然會對百姓造成極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便是指劉衙內的兩個兒子去陳州糶米,卻貪圖賂,中飽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絲毫沒有盡到身為官員的責任。「貪贓枉法」後來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貪汙受,破壞法紀。
崔烈銅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時崔烈入錢五百萬買得司徒之位,時人嫌其銅臭而使得聲譽大減。典出《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後用來嘲諷有錢人賂夤緣等不正之風。
舞文巧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例,他們為了追求個人財富,舞弄文字技巧歪曲擾亂法律條文,盜刻印章偽造文書,不怕刑罰加身,只為貪圖他人賂的豐厚錢財。後來「舞文弄法」被用來指舞弄文字技巧,歪曲法律條文。如南朝梁沈約〈授蔡法度廷尉制〉:「州郡姦吏,恣其取捨,舞文弄法,非止一塗。」,指出州郡的姦吏任意妄為,玩弄文字以擾亂法律秩序。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