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和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和、融洽。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三折:「為甚我今日媒人根前,做小伏低,教他款慢裡,勸諫的俺夫妻和會。」
3.和平會議的縮稱。指戰爭結束後,雙方為求休戰及和相處所舉行的會議。如巴黎和會。
頍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頍弁,諸公刺幽王也。暴戾無親,不能宴樂同姓,親九族,孤危將亡,故作是詩也。」或亦指為燕樂兄弟親戚之詩。首章二句為:「有頍者弁,實維伊何?」
東遷西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遷移,漂泊不定。《明史.卷三三○.西域傳二.沙州衛傳》:「但當循分守職,保境鄰,自無外患。何必東遷西徙,徙取勞瘁。」也作「東徙西遷」。
姒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妯娌。《鏡花緣》第四○回:「苟能姒娣和,妯娌同心,互相敬愛,彼此箴規,即是克盡悌道。」
眾散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公問於眾仲曰:「衛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1>之也。夫州吁2>,阻兵3>而安忍4>。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5>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 〔注解〕 (1) 治絲而棼:比喻行事不得要領,反而越做越糟。見「治絲而棼」。 (2) 州吁:春秋衛國人,莊公之子,桓公之弟。桓公立十六年,州吁弒之而自立。吁,音ㄒㄩ。 ...
十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最嚴重的十大罪行。《隋書.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惡之條……,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九曰不義,十曰內亂。」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藥殺親夫,這是十惡大罪哩!」
海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浪。如:「海波洶湧」。唐.方干〈題州烏龍山禪居〉詩:「人世驅馳方丈內,海波搖動一杯中。」
膾炙海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約當今浙江省永嘉縣。閩,地約當今福建省福州市。 (6)李建州頻:即李頻,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州壽昌人,累遷至都官員外郎,僖宗時為建州刺史。 (7)方處士干:即處士方干,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字雄飛,州清溪人。其詩作清潤小巧,為人有清才,隱居鏡湖,日以詩酒自娛。處士,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力不副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力不從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1漢.班昭〈為兄超求代疏〉(據《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引)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之變,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因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肉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盡其力,以報塞天恩,迫於歲暮,犬馬齒索。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姦宄之源,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1>咸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2>,超之氣力,不能從心,...
擊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容易被激怒的敵人就去挑釁他,卑視我方的敵人就讓他們更自大;而對準備充分的敵人要使其疲勞,對內部和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們。總之,就是要趁著敵人鬆懈、沒有防備之時攻擊,趁他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出兵。兵法的奧妙,就是要應變制宜、看機行事,這是無法事先規定的。後來「出其不意」就被用來指趁人不備,出乎對方意料之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