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2.78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腦震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腦部因受外力撞擊所產生神經症狀的疾病,會有頭暈、嘔吐、呼吸遲緩、體溫下降、瞳孔縮小或失去知覺等現象。[例]醫生要她住院觀察,以確定是否有腦震盪現象。
反思日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抓住這種靜默的知識(tacit in practice),可以把這些老師們知道卻說不出來的知識帶到知覺的層面,再重新加以探討。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批評、直觀的、實際知識、靜默的知識英文關鍵字: judgmental、intuitive、heory in practice、tacit in practice 參考資料谷瑞勉著。幼稚園班級經營(反省性教師的思考與行動),2006年11月,頁293-295,心理出版公司。
條本法第三條第二項第八款所稱學習障礙,指統稱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推理、表達、知覺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其鑑定基準如下:(一) 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者。(二) 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者。(三) 注意、記憶、聽覺理解、口語表達、基本閱讀技巧、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推理和
理想的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deal Curriculum古德拉(J. Goodlad)為了釐清課程決定的各層次關係和說明課程概念體系,曾區分了五種課程:理想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運作課程和經驗課程。理想課程又稱為意識型態課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乃是某課程設計者,如基金會、政府或利益團體所組成的委員會,根據某種教育理想或理念,按照一定程序所發展出來的課程。所以稱為理想課程,乃因從課程設計者的角度觀之,它是理想的或可做為模範的。理想課程只是一種構想,或一種建議書,能否發揮影響或轉化為課程實際,端賴其是否被接納或採...
處理階層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處理層次論也會廣被接受的訊息處理模式。此理論認為,人們處理刺激時,其處理層次可能有不同,而處理越徹底的訊息越容易保留。例如,你知覺到有一棵樹,但是沒有太注意。這是最低的處理層次;你不大可能記得這棵樹木。其次,你可能給這棵樹一個名字,例如楓樹和橡樹。一旦命名之後,這棵樹就比較容易記得。但是,最高的層次的處理是給這棵樹意義。 舉例例如,你想起你曾經爬過這棵樹,或者你曾對它奇特的形狀加以評論,或者你在想,萬一這棵樹木遭到雷擊,它會不壓垮你的房子。依據處理層次論,你越注意到刺激的細...
麻醉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能令人暫時失去知覺的藥劑。也稱為「麻藥」。
有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主觀知覺的,有目的或計畫的。如:「當救護車到場時,這位車禍的騎士仍有意識。」「這是一種有意識的舉動。」
學業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是學業輔導之基礎,許多心理學者將學習分為數個部份,如嬰兒的動作學習(拿取、握取、直立、行走等),知覺的學習(如時間、空間、顏色、形狀等),亦或是觀念的學習(記憶及思考),而在此所要特別探討的則是通用的大致架構,將學習分成認知、技能、情意,並以上述三點作分析。認知:大多為知識記憶的學習,包含背誦、朗讀等等,著重腦部記憶體含量。技能:重視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包含使用工具、操作實驗等等,重視身體力行的工夫。情意:著重在情感的感知上,對於一件事物的情感認知,如課文含義、劇中的交錯情感等等,主要在於人類感情方面的認識與理解...
魂飄魄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魂飛魄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古人認為活人的身上有精氣,就是魂魄,一旦魂魄離開身體,消散無形,人就會死去。有時候人因為受到極大的刺激,變得極為慌亂,或是失去知覺,就好像魂魄暫時離開了身體,這時人們就用「魂飛魄散」來形容這種情形。在所引典源宋.劉宰〈鴉去鵲來篇〉中,形容農民受重賦苛稅之苦,弄得家徒四壁。因為無錢納稅而被處死的人很多,所以人們只要聽到烏鴉的叫聲,就知道又有人因為無錢納稅被處死,心中非常驚恐害怕,有如魂飛魄散。後來「魂飛魄散」這句成語或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非常恐懼害怕。(二)古人認為活人的身上有精氣,就是魂魄,一旦魂魄離開身體,消散無形,人就會死去。因此「...
貫通融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融會貫通」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朱熹〈答姜叔權書〉其一(據《朱子文集.卷五二》引)如邵子又謂「心者,性之郛郭」,乃為近之,但其語意未免太麤。須知心是身之主宰,而性是心之道理,乃無病耳。所謂「識察此心,乃致知之切近者」,此說是也。然亦須知,所謂「識心」,非徒欲識此之精靈知覺也,乃欲識此心之義理精微耳。欲識其義理之精微,則固當以窮盡天下之理為期,但至於久熟而貫通焉,則不待一一窮之,而天下之理固已無一毫不盡矣。舉一而三反1>,聞一而知十2>,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今先立定限,以為不必盡窮於事事物物之間,而直欲僥倖於「三反知十」之效,吾恐其莽鹵滅裂,而終不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