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赴湯投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難。《三俠五義》第四回:「這有何難?只要你家相公應允,我就是赴湯投火也是情願的。」也作「赴湯蹈火」。
安於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去做,那是比累積的雞蛋還要危險,比登天還要艱難。如果能改變意圖,比翻轉手掌還容易,也能使您比泰山還穩固。」但劉濞執迷不悟,枚乘於是離開吳國。
強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計成敗、不怕艱難地硬做。如:「作生意,有時候即使虧本,也要強幹下去。」
皇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的家族。《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保乂我皇家,引濟于艱難,朕實賴之。」
火熱水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處境的困苦艱難。參見「水深火熱」條。如:「戰亂中的人民,過著火熱水深的生活。」
千難萬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多的艱難危險。如:「他歷經千難萬險,才到達目的地。」
不知甘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道處理事情的甘甜與痛苦。後多指不知處理事情的艱難、痛苦。《墨子.非攻上》:「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
義不辭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正義之事,絕不因艱難而推辭規避。《漢書.卷六.武帝紀》:「仁不異遠,義不辭難,今京師雖未為豐年,山林池澤之饒與民共之。」《明史.卷三二九.西域傳一.哈密衛傳》:「國家有事,臣子義不辭難。」
橐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筆墨生涯。清.康有為《大同書.甲部.人生之苦》:「明以來之文臣不為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百人橐筆,僅一登科。」
擇輕避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避重就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玄宗尊重儒術,優禮儒臣,在位期間延聘張說諸臣編訂了《唐六典》。此書分吏、戶、禮、兵、刑、工等六個部分,備載唐代的各項制度。工部,為古代負責營造工作的官署,《唐六典》中對工部的工匠有「不得隱巧補拙,避重就輕」的規定,意思就是:在執行任務時,不可刻意避開較繁重的工作,專揀輕鬆容易的去做。後來「避重就輕」被用來比喻避開艱難繁重的工作,而選擇輕鬆容易的。亦用於比喻避開主要的問題,而只談些無關緊要的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