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冤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恨。《薛仁貴征遼事略》:「您三將略住!你不知我有冤屈,被此賊殺吾兄,今日當報奇冤。」《西遊記》第六回:「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也作「冤」。
泰來否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否極泰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云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於軍旅之憂而復反。……何大夫之言,不合於寡人之意!」於是大夫種、范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
否往泰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否極泰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云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於軍旅之憂而復反。……何大夫之言,不合於寡人之意!」於是大夫種、范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
人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妾,滿海內矣。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是王攻楚之日,則惡出兵?王將藉路於仇之韓、魏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 (2)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後以代稱國家。 (3) 隳:音ㄏㄨㄟ,毀壞、損毀。 (4) 刳腹折頤:肚子被剖開,下巴被折斷,形容傷亡慘烈。刳,音ㄎㄨ,剖開。頤,下巴。 (5) 暴:音ㄆㄨˋ,同「曝」,晒。 (6) 僵仆:音ㄐ|ㄤ ㄆㄨ,倒下。 (7) 係:綑綁。〔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秦為亂政虐刑以殘賊天下,數十年矣。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外內騷動,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
魚目混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萬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金錢之多。《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覬齁彊秦,天下振動。」
朱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丹砂與雌黃。古人校勘書籍時用朱、黃兩色筆圈點,作為區別。《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陸龜蒙傳》:「得書熟誦乃錄,比勤勤,朱黃不去手,所藏雖少,其精皆可傳。」
卯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卯、酉二時,一在早晨,一在傍晚。藉喻彼此互不相見或彼此對立。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一做一個水上浮漚,和爺娘結下不廝見的冤,恰便似日月參辰和卯酉,正中那男兒機彀。」
莫適所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所適從」之典源,提供參考。 ◎1《左傳.僖公五年》晉侯使以殺大子申生之故來告。初,晉侯使士蒍為二公子築蒲與屈,不慎1>,寘薪焉。夷吾訴之,公使讓之。士蒍稽首而對曰:「臣聞之『無喪而慼,憂必焉;無戎而城,必保焉。』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固之保不忠,失忠與敬,何以事君?《詩》云『懷德惟寧,宗子惟城。』君其脩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將尋師焉,焉用慎?」退而賦曰:「狐裘尨茸2>,一國三公3>,吾誰適4>從?」 〔注解〕 (1) 慎:劉師培以為「慎」是「誠」字傳鈔之誤,「誠」與「成」通。 (2) 狐裘尨茸:狐狸皮所做的皮裘,毛很雜亂。尨,音ㄇㄥˊ。尨茸,雜亂的樣子。...
一彈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極短的時間。唐.白居易〈禽蟲十二章〉詩:「何異浮生臨老日,一彈指頃報恩。」宋.蘇軾〈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