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20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楮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發行的紙幣。因多用楮皮製造的紙印成,故稱為「楮幣」。《宋史.卷四三六.儒林傳六.李道傳傳》:「道傳應詔言楮幣之換,官民如;鈔法之行,商賈疑怨,賦斂增加,軍將推剝,皆切中時病。」也稱為「楮券」。
太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高祖起亭長,陛下興白水,何況於王陛下長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舉,下以雪除沈沒之恥,報死母之。精誠所加,金石為開。當為秋霜,無為檻羊。雖欲為檻羊,又可得乎!竊見諸相工言王貴,天子法也。人主崩亡,閭閻之伍尚為盜賊,欲有所望,何況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謀也。今新帝人之所置,彊者為右。願君王為高祖、陛下所志,無為扶蘇、將閭叫呼天也。」彊得書惶怖,即執其使,封書上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書.卷七一.孫惠列傳》、《蘇武集》。 (2) 刻:傷害、剝削。 (3) 太山:即泰山。起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縣北,為五嶽中的東嶽。 (4)...
不忍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不顧而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正視對方且當面吐口水,以示輕視、不屑意。《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亡無日矣。』不顧而唾。」
怨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家。《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貫高怨家知其謀,乃上變告之。於是上皆井逮捕趙王、貫高等。」《抱扑子.外篇.詰鮑》:「伯柳達人,解狐薦怨家。」
大雅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德高尚的人。《舊唐書.卷一二○.郭子儀傳》:「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挾憾以報仇,晏然效忠,有死無二,誠大雅君子,社稷純臣。」
十目一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清.阮元〈題嚴厚民杰書福樓圖〉詩:「嚴子精校,館我日最長;校經校文選,十目始一行。」句下自注:「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讀書也。」花十眼才看完一行字,指校功夫的精審。
帶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攜帶兵器。《禮記.曲禮上》「兄弟之不反兵」句下唐.孔穎達.正義:「不反兵者,謂帶兵自隨也,若行逢,身不帶兵,反家取之,比來,則已逃辟,終不可得,故恆帶兵,見即殺之也。」
抱槧懷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著書寫的書版,帶著寫字的鉛條。比喻勤於寫作。宋.劉跂〈金石錄序〉:「用力多,見功寡,此校之士抱槧懷鉛,所以汲汲也。」也作「握槧懷鉛」。
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雙方面、兩面。唐.柳宗元〈駮復議〉:「復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於禮矣。」《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兩下談得投機,萬帥就要在學堂吃飯。」也作「兩下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