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1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帝。《文選.張衡.西京賦》:「昔者大帝說秦繆公而覲之,饗以天廣樂,帝有醉焉。」《文選.左思.魏都賦》:「億若大帝之所興作,二嬴之所曾聆。」
惡稔罪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同德度義。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2>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厥3>罪惟4>。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于上帝,宜于冢土,以爾有眾,厎天之罰。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宣公六年》。 (2) 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後盤庚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的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3) 厥:同「其」。 (4) 惟:...
了無所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無所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無所有」就是什麼都沒有。見用於敦煌變文《㠠山遠公話》。《㠠山遠公話》是一則記載僧人惠遠生平事蹟的故事。文中,善慶即是惠遠,他為宰相崔相公解釋何為「無形」:「佛法是無形的,就像映在水中的月亮,憑空生起的風,是虛無空泛難以捉摸的。」原文中就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來表示「無形」。又如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逮旬日,異其事,馳往舊遊訪之,則向之花竹一無所有,但見頹垣壞棟而已。」回到當日宴客的地方,之前的花卉、松竹都不見了,看到的卻是倒塌的牆、傾毀的房屋。引文中「一無所有」,也是指什麼都沒有的意思。
廬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並成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學生代表。1921年(24歲)加入由鄭振鐸、沈雁冰(筆名茅盾)、葉紹(筆名葉聖陶)與許地山等人創立的文學研究會,為第13號會員。1922年(25歲)大學畢業之後,她到安徽宣城中學任教,半年後回到北平師範大學的附屬中學任教。1923年(26歲)夏天,她與在文學研究會結識的北京大學學生代表無政府主義者郭夢良不顧雙方親友的反對,於上海一品香旅社結婚。1924年(27歲),生下女兒郭薇萱。但郭夢良於次年因腸胃病逝世。文壇初鳴廬隱是黃淑儀在大學時代開始用的筆名,有「取隱去廬山真面目」之意。廬隱從大...
千變萬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雲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望之若屯雲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嘗,皆非人間之有。王實以為清都、紫微、天、廣樂,帝之所居。王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王自以居數十年不思其國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莊子.田子方》、《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 (2) 周穆王:姓姬名滿,昭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年過五十即位,不恤國事,得八駿馬西遊,樂而忘返,國幾為徐偃王所乘。急歸,使楚滅徐。後拒諫而征犬戎,荒服者從此不至。在位五十五年崩,諡曰穆。 (3) 西極:西邊的盡頭,指西方極遠的地方。 (4) 化人:有幻術或道術的人。 (5) 貫:穿透。 (6) 礙:阻礙。 ◎2《列子....
安於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枚乘》引)枚乘字叔,淮陰人也,為吳王濞郎中。吳王之初怨望謀為逆也,乘奏書諫曰:……夫以一縷之任,係千之重,上縣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馬方駭鼓而驚之,係方絕又重鎮之;係絕於天不可復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髮。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脫。必若所欲為,危於絫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太山。今欲極天命之壽,敝無窮之樂,究萬乘之勢,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絫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臣之所以為大王惑也。
力敵勢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01.《宋書.卷四二.劉穆之列傳》:「力敵勢均,終相吞咀。」02.《周書.卷六.武帝紀下》:「史臣曰:『自東西否隔,二國爭彊,戎馬生郊,干戈日用,兵連禍結,力敵勢均,疆埸之事,一彼一此。』」鈞力敵"> 
湛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名劍,相傳為歐冶所鑄造。漢.袁康《越絕書.卷一一.越絕外傳記寶劍十三》:「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唐.杜甫〈將適江陵漂泊有詩〉:「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
都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僕役的統領,總管。《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當下郡王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靈隱寺齋僧,可打點供食齊備。」《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俺姓張,在鄭爺家做都管。」
志同心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溷,舜濁,武王誅殘,太公討暴,同濁皆麤,舉措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