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紙貴洛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魏、蜀、吳都城的文章,即〈三都賦〉。這時左思的妹妺左芬正好被選入宮,左思就藉這個機會搬到人文薈萃的京師洛陽居住。因為左思從未去過蜀國的成都,所以他就去拜訪當時的大文人張載,請教有關成都的風土民情。為了寫成〈三都賦〉,左思花了十年的時間構思,他的家中到處掛著紙筆,連廁所和籬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靈感,他便立刻提筆寫下。在創作的過程中,左思又覺得自己的學問不足,便向朝廷請求擔任掌管圖書的祕書郎一職,以便翻閱各種書籍,作為寫作的材料。後來〈三都賦〉完成,卻並未得到時人的重視。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便拿...
衡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魏、蜀、吳都城的文章,即〈三都賦〉。這時左思的妹妺左芬正好被選入宮,左思就藉這個機會搬到人文薈萃的京師洛陽居住。因為左思從未去過蜀國的成都,所以他就去拜訪當時的大文人張載,請教有關成都的風土民情。為了寫成〈三都賦〉,左思花了十年的時間構思,他的家中到處掛著紙筆,連廁所和籬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靈感,他便立刻提筆寫下。在創作的過程中,左思又覺得自己的學問不足,便向朝廷請求擔任掌管圖書的祕書郎一職,以便翻閱各種書籍,作為寫作的材料。後來〈三都賦〉完成,卻並未得到時人的重視。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筆並不比班固、張衡差,恐怕是當時的人不喜歡他的形貌,所以也看不起他的文章。左思聽說皇甫謐是位著名的學者,便拿...
梟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酷刑。殺人取頭懸掛在木桿上示眾。《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二十人皆梟首。」《三國演義》第二回:「發張角之棺,戮屍梟首,送往京師。」
老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人劫掠,還是嬰兒的老舍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倖免遇難。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1918年至1924年間,先後任京師公立第17高等小學校兼國民學校(現方家衚衕小學)校長、北京市北郊勸學員、天津南開中學教員、北京一中教員。在此期間,老舍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1924年...
桑田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東海湖(今江蘇省灌雲縣)人,生卒年不詳。官至中散大夫,後棄官入山習道。桓帝時徵召不就,郡國強載至京師,閉口不言,題字於宮門,所寫的都是方外之事,削去復現。後放還鄉,居太守陳耽家。相傳一夕之間蟬蛻而去。 (3) 向:剛才。
包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麵皮包餡,蒸熟可吃的食品。如:「肉包子」、「菜包子」。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有士大夫於京師買一妾,自言是蔡太師府包子廚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辭以不能。」元.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蒸作從食》:「蒸作從食:『大包子』、『諸色包子』。」
鼓旗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旗鼓相當」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1>囂既有功於漢,又受鄧禹爵,署其腹心,議者多勸通使京師。三年,囂乃上書詣闕。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言稱字,用敵國之儀,所以慰藉之良厚。時陳倉人呂鮪擁眾數萬,與公孫述通,寇三輔。囂復遣兵佐征西大將軍馮異擊之,走鮪,遣使上狀。帝報以手書曰:「慕樂德義,思相結納。昔文王三分,猶服事殷。但駑馬鈆刀,不可強扶。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託驥尾,得以絕群。隔於盜賊,聲問不數。將軍操執款款,扶傾救危,南距公孫之兵,北禦羌胡之亂,是以馮異西征,得以數千百人躑躅三輔。微將軍之助,則咸陽已為他人禽矣。今關東...
娘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古代對皇后或貴妃的稱呼。《三國演義》第三回:「人告何太后曰:『今大將軍矯詔召外兵至京師,欲滅臣等,望娘娘垂憐賜救。』」《三俠五義》第一五回:「娘娘不覺失聲道:『噯喲!包卿!苦煞哀家了!』」(2)稱女性神明。如:「註生娘娘」。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西頂娘娘廟在萬壽寺西八、九里,每至四月,自初一起,開廟半月,繁盛與萬壽寺同。」(3)對婦女的尊稱。《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家那些娘娘們房裡,一個人一個斗大的夜明珠掛在梁上,照的一屋都亮,所以不點蠟燭!」(4)子女對母親的稱呼。《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四.目連緣起》:「娘娘且是親生母,我是娘娘親福(腹)兒。」
本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來的意圖、心意。如:「他本意良善,加上竭誠溝通,所有障礙終於全部解除。」《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又京師百僚,不曉國家及將軍本意,多能採取虛偽,誇誕妄談,令忠孝失望,傳言乖實。」
令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古代稱自己的弟輩,即弟之意。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五首之一:「永絕賞心望,長懷莫與同。末路值令弟,開顏披心胸。」唐.李嘉祐〈送舍弟〉詩:「老兄思難儔匹,令弟清詞堪比量。」(2)敬稱他人的弟弟。唐.權德輿〈揚州兵曹參軍蕭蕭府君墓誌銘并序〉:「初君與令弟故司封郎中惟則,同以儒服游京師,賢士大扶締交慕義者如響。」也稱為「淑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