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20.5392 ms
共 17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可移性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剛體受有一力為F時,F的作用位置可以沿作用線移動而不改變受力對剛體的影響,稱為可移性原理。
|
原子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子能被發現以後,有代替電力而為文明原動力的趨勢,因而稱自此以後的時代為「原子時代」。
|
原始的奧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美國已故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的作品,服裝由葛蘭姆女士自己設計,音樂則由其夥伴路易斯.何斯特(Louis Horst)編創。此舞於1931年首演,取材自美國南部印第安人處女獻祭儀式,葛蘭姆本人擔綱演出處女一角,其他女舞者擔任群舞角色。全舞共分三段:〈讚美處女〉(Hymn to the Virgin)、〈獻祭〉(Crucifixus)和〈讚美主〉(Hosannah),舞風神聖莊嚴、簡潔有力,充滿神秘的宗教氣息,是葛蘭姆第一支較大型的群舞作品。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
|
平原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西元前351)名勝,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
黑尾草原犬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ynomys ludovicianus (Ord, 1815)
外型似地松鼠,但體型較圓鈍,尾短,身體背部灰黃或黑黃色,腹部毛色較淡,尾巴略扁,尾末端有黑毛;頭軀幹長28~33公分,尾長3~11.5公分,體重0.7~1.4公斤。
美國蒙大拿州和加拿大司斯卡川南部到墨西哥極北部。
棲息在開闊草原和農耕地,白天在地面活動,會挖掘複雜的地道系統和洞穴以躲避天敵,地道約10~15公分寬,4~34公尺長,1~5公尺深,地道內有草窩,直徑約30~45公分,地道的出口有土堆以防止積水流進地道,動物會經常維修這些土堆。黑尾草原犬鼠不冬眠,但氣候太惡劣時,會短暫休眠,但並不儲食;牠們以草和禾草為主食,會輪流啃食不同區域的草,使耐啃又生長快速的植種取得優勢,洞穴開口周圍的草會啃得特別短,以保持好的視野,以警戒天敵靠近;族群密度約每公頃12~75隻,活動範圍0.12~0.61公頃。黑尾草原犬鼠是高度群居性的動物,人群個體會共同居住在類似地下大城市的地道系統中,面積通常約100公頃,最大的甚...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
瘧原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原生動物門孢子蟲綱血孢子蟲目。是引起瘧疾的病原體。瘧原蟲以瘧蚊為媒介,它會隨著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肝細胞內繁殖,而後侵入紅血球中加以破壞,攝食養料來破壞紅血球。患者會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同時,病發時間因瘧原蟲的種類而異。有四種瘧原蟲常見寄生於人體中: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形瘧蟲。也稱為「瘧蟲」。
|
原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來的模樣。如:「睽違數年,小鎮已經改變了原樣。」
|
原舞者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團於1991年五月成立於臺灣(Taiwan),是由臺灣島內原住民各族群的人員組成的。「原舞者」在人類學家胡台麗女士及部落長者、文化工作者等之協助下,透過田野調查實際參與采風並由各族群長者以「口傳相授」歌舞,整理了其式微中之傳統歌舞,然後將其整理編作品,以傳統形式演出。他們在舞台上重現原住民莊嚴的祭典精神,以充滿活力的製成表演各族傳統歌舞,促進了族群的相互了解,豐富劇場的文化。成立之初,在經費極為拮据下首演於「臺北縣立板橋文化中心」,並巡迴全省,完成十八場演出。同年十月開始,通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評估予以補助,1992年團址由高雄移至臺北縣新店市迄今。近年來「原舞者」在臺灣南、北奔...
舞團簡介資料。
|
原生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胞內物質的總稱。由蛋白質、核酸、醣類、脂質及水等組成的複雜膠體。原生質包括細胞膜、細胞質與細胞核;細胞壁不屬於原生質。
|
超負荷原則;超載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練學名詞。某器官機能要更發達,必須發揮其日常水準以上的機能。因此一定期間以上持續反覆的訓練,則此機能就可以發達,此稱之為超負荷原則,也稱超載原則,是訓練重要原則之一。例如肌肉的肌力、肌耐力和肌肉量,在給予相當時期合適的肌力和肌耐力能量活動時才能增加,所施予的阻力要比平常的負荷大才有幫助。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