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並肩作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共同參與戰爭。
|
辟君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說說可以報答我的方式吧!」重耳於是回答說:「假使托您的福,讓我得以回到晉國,萬一將來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於中原,那我一定會要我的軍隊向後撤退九十里,來報答您的恩惠。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楚軍仍然繼續進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對抗了。」後來從言裡的原文「辟君三舍」演變出「退避三舍」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
席不暇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為宣揚儒家的仁義思想,周遊列國長達十三年,到六十八歲時才返回祖國魯國。墨子是戰國時代魯人,主張消弭戰爭,平等互愛,由於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的征戰不斷,墨子於是奔走四方,說服各國君王放棄戰爭。他們汲汲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都還沒被熏黑,他就得離開趕到別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還沒變暖,他也要起身離開了。每天生火煮飯必須用到的煙囪沒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時間極短;席子無法坐暖,表示根本沒有可以坐著休息的時間。後來「席不暇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
付諸洪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殷洪喬為豫章太守,要離職時,時人致書信百餘封。殷洪喬行至石頭,悉投擲水中。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後比喻書信遺失。如:「在戰爭時,因局勢丕變,交通來住不便,書信往往付諸洪喬。」
|
同心戮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中日戰爭期間,父親潘鑒宗與母親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返鄉任教於永嘉縣中(今溫州二中)。1945年,抗戰勝利回杭州,任教於母校之江大學,兼任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而後轉入蘇州法院擔任機要秘書,開始了往後數十年,在司法界與教育界並行的工作。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擔任高檢處書記官,之後轉任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同年,發表來台後的首篇散文「金盒子」於中央日報。19...
|
埳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底之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是戰國時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時代,百姓飽受戰火之苦,個人的生命在戰爭中就像螻蟻般的脆弱,朝不保夕。莊子自覺無法改變現實環境的殘酷無情,轉而思考個人如何在動盪的世間安身立命。他用了許多天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動貼切的表達了他的中心思想。在〈秋水〉中,莊子生動地描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對話。秋天的時候,黃河河水高漲,河面寬廣到甚至無法從這岸分辨對岸的牛馬。河伯對此沾沾自喜,以為天下沒有比黃河更壯觀的景象了。但當河伯順流東下,來到了北海,看到了一片沒有邊際的汪洋,比起自己居住的黃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時,就對自己之前的無知和自傲感到慚愧不已。北海便對河伯說...
|
尤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程度更大、更嚴重。[例]戰爭一旦爆發,平民百姓固然飽受荼毒,前線戰士所遭危苦,特為尤甚。
|
哄抬物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機以不正當的手段或方法抬高物價。如:「戰爭期間,政府決定配給民生用品,以抑制商人藉機哄抬物價。」
|
電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視新聞中,直播這一廣播技術被頻繁使用,其旨在更加真實地還原新聞事件本身。經典案例:CNN的波斯灣戰爭報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