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多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圓或肥。如:「小嬰孩有一張滾兒臉,十分可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側扁。頭大,棘稜具明顯的鋸齒狀。眼中大,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口較小,上端位,斜裂,腭骨向後延伸稍超過眼後方。淚骨具2棘,1強棘位於眼眶前端下緣,另有1棘位於強棘之後方,尖端向後,後淚骨棘朝向後腹側突起,長度未達上唇。眶下棘3個,第一眶下棘後側位於眼後下方約瞳孔與眼眶之間。上與下鰓蓋骨棘之間無皮膚覆蓋。眶上骨觸鬚,長度比瞳孔短;下頜下側無觸鬚。體側由櫛鱗所覆蓋,體腹側由圓鱗所覆蓋。側線上側位,前端於胸鰭1/2處,向下傾斜,後端平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鰭膜凹入而近基底,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XII,軟條 9;臀鰭起始於背鰭第一軟條下方,...
刺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紙質,寬卵形,3-5淺裂。花淺綠色,鐘形。

亞基女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二八年,法國人種學家維拉德(Vellard)在南美洲的巴拉圭(Paraguay)做實地研究。有一天他到亞基印地安人(Guayaki-indian)部落時,許多印地安人都很害怕而逃跑了,留下一個兩歲大的小女孩。維拉德只好加以保護,把小孩帶回巴黎,托他的母親教養。過了幾年,維拉德的母親讓該印地安女孩與法國小孩一起玩,學說法語,幾乎與法國小孩無異。後來維拉德還發現她具有藝術才能,而亞基印地安人並不具備藝術能力。
畢那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哥倫比亞的一種快2/4拍子曲速的歌舞,在省城裡是相當受歡迎,舞者成對,互握雙手、或兩人分開彼此拉著手巾,繞著放在地上的帽子跳舞,時而向它靠近,時而退後。吉他以3/4拍子的節奏為舞蹈伴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宜拉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一種起源自西班牙的古巴農民舞蹈,曲速變化從6/8拍子到3/4拍子、或2/4拍子,具有濃郁的西班牙安達魯西亞音樂風味。有時候,它的形式與《空加舞》〔見Conga〕很相似。此種舞蹈從某方面來說很像《拉恰歌舞》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兒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本植物,0.6-1.3公尺高。莖直立,具分枝,幾乎無毛,基部木質化,分枝明顯具有四稜。托葉線形, 5-8(-10)公釐。三出複葉;葉柄0.8-4 公分;小葉卵形到近菱形, 3-7 × 1.5-4 公分,葉背有皮貼淺灰色丁字毛,葉上表面被疏毛或近無毛。葉基部楔形或闊楔形,葉缘為齒牙緣到鈍齒緣,先端鈍到尖。總狀花序4-10公分,6-30朵花,花梗3-5公釐。花萼3-4.5公釐,外部披毛,萼齒為三腳形, 2-2.5公釐,下萼齒比萼筒長。花冠粉紅色, 4-5.5 公釐,旗瓣廣卵形,先端鈍,具短瓣柄,龍骨瓣無距。雄蕊 2.5-4.5公釐。子房無毛,豆莢近線形,, 4-7 cm × 3-8 公釐,一豆莢...
西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環形到不規則形,寬0.5-7 mm,淺褐色或黃褐色到白色,並有黃褐色到深褐色有時略帶紫色的邊緣。產孢於上葉表。子座無或小,褐色。分生孢子2-30隻成散束,淺到非常淺的褐色,近頂端漸淡,寬度大略均一,僅頂端有些微變窄,或偶見有腫大,筆直或些微彎曲或有膝狀彎曲,多隔膜,僅偶見分支,頂端略成截形,20-300 × 4-7 μm,分生孢子痕顯著加深,寬3-4 μm。分生孢子透明無色,長圓錐形或倒棍棒形,筆直或彎曲,隔膜數1-17個,頂端略尖或鈍,基部略有截形或圓滑,30-200 × 4-6 μm。
淡褐擬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色黃褐色,翅鞘從翅肩延伸一縱脊;觸角黑色,但基部兩節褐色;後胸腹板黑色;整個脛節及跗節黑色。體長:3.5~4.5 mm。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