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簫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單管的簫,即豎笛。《樂府詩集.卷六三.雜曲歌辭三.南朝宋.鮑照.升天行》:「鳳臺無還駕,簫管有遺聲。」
|
崑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劇種。始於元代,最初是江蘇崑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故稱為「崑山腔」。明嘉靖年間,魏良輔以崑山腔為基礎,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鑼鼓等為樂器,旋律婉轉細緻,擅長抒情,有「水磨調」之稱,為集南北曲大成的時曲,是明代到清中葉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由於所唱的是曲牌,故稱為「崑曲」;因以江南蘇州崑山一帶的語言演出,故也稱為「崑劇」。
|
調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文暢達,樂韻和諧。《晉書.卷八一.桓宣傳》:「帝善其調達,乃敕御妓奏笛。」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晉黃門郎張協》:「文體華淨,少病累,又巧構形似之言,雄於潘岳,靡於太沖。風流調達,實曠代之高手。」
|
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旅人,或指遠戍的軍士。《文選.江淹.雜體詩.李都尉》:「樽酒送征人,踟躕在親宴。」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
橫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橫笛。唐.王維〈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詩:「橫吹雜繁笳,邊風捲塞沙。」
|
左顧右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吾子壯志哉!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當斯之時,願舉太山以為肉,傾東海以為酒,伐雲夢之竹以為笛,斬泗濱之梓以為箏,食若填巨壑,飲若灌漏卮,其樂固難量,豈非大丈夫之樂哉! 〔注解〕
(1) 曹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卒諡思,世稱為「陳思王」。著有《曹子建集》十卷。
(2) 吳季重:吳質(?∼西元230),字季重,三國魏濟陰人。才學通博,與曹丕交誼獨厚。漢獻帝建安中朝歌長,遷元城令,入魏,拜震威將軍,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
(3) 足下:...
|
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視、看。《文選.馬融.長笛賦》:「長矕遠引,旋復迴皇。」唐.韓愈〈贈張籍〉詩:「顧視窗壁間,親戚競覘矕。」
|
蘆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吹管樂器。以蘆葦的莖部製成,與古代西域各國通用的篳篥雷同,在東晉時傳入中原,南北朝至唐代盛行。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現為納西族雲南吹奏樂器,納西語稱波怕或哺布。相傳十三世紀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至麗江時所帶的蒙古族樂隊中有蘆管,流傳至今。常見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
清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聲音清切高亢。《文選.馬融.長笛賦》:「激朗清厲,隨光之介也。」《文選.成公綏.嘯賦》:「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
|
膜鳴樂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由緊繃的膜振動發聲的樂器,是現代樂器分類法中的類別之一。為英語membranophone的意譯。這類樂器均以動物皮革或人造皮革所製作的膜為發音源,通過敲擊、摩擦或以聲波方式激發使其振動發聲,如大鼓、定音鼓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